首都成分献血首次参与大学生同伴教育培训

时间:2019-04-22来源: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者: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同伴教育的行为干预原理源自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能够通过角色示范来学习,当榜样与个人有较多相似性时(如年龄背景相仿),个人更容易受到榜样的正面影响。同伴教育是指有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
        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项目(TOF)是北京市红十字会预防艾滋病核心小组的固定培训项目,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近50期,共培训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近2500人。该培训项目为首都高校红十字会培养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合格主持人,回到所在高校防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年3月30日-31日,本年度第一届TOF在房山召开,有来自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29所高校的志愿者参加,共计40余人。今年在传统的培训环节中,首次增加了无偿献血健康宣讲内容,向各高校红十字新会员介绍我国无偿献血政策、血液常识和注意事项,并推广成分献血理念,丰富了课程设置。会员们对献血知识非常感兴趣,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稀有血型、返血政策和安全性的问题,讲师进行了详细解答,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为在高校进一步推广成分献血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无偿献血推广的理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新会员的心中播下一颗公益的种子,待生根发芽。
        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部长李胜华在TOF活动现场,对活动效果进行点评,肯定学员们的学习精神和讲师的辛苦付出,红十字会组织会陪同大家在公益的路上勇往直前。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