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玲:29年热血坚守

时间:2024-03-13来源:郴州市中心血站作者:陈琼

    采血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郴州市中心血站采血科釆血护士罗金玲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扎根采血一线29年,用满腔的热情和精湛的技术,为保障血液供应,守护生命之光,倾尽心血,默默奉献。

    无惧苦累,热爱与热血“双向奔赴”

    1995年,刚毕业的罗金玲进入郴州市中心血站工作。此时血站各项工作刚刚起步,采血点的工作,远比大家想象的要艰苦。

    一辆冬冷夏热的老式采血车,2名护士,1名医生再加一名司机,就是当时采血的全部配置。到安仁、桂东等偏远县城采血,甚至需要提前一天动身。罗金玲和同事常常起早贪黑出发,天亮时到达采血地点,直到深夜才回来。

    每周“上山下乡”采血,山路的颠簸让有晕车症状的她难以忍受。怕影响工作,罗金玲选择不吃晕车药,每次到达目的地后,喝口水、洗把脸、拍拍额头就开始工作。尽管如此,她从未向单位申请减少下乡次数或调换岗位。

    罗金玲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专业。采血工作看似简单,却对护士的耐心、细心和服务态度要求很高。“把献血者当成家人、朋友,让大家有一个舒适的献血体验,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她始终以过硬的采血技术和献血全过程优质服务感动每一位献血者。不少人因为献血和她成为了好朋友,并且带来了更多的献血者。

    作为一名资深采血护士,罗金玲对采血技术颇有心得:“穿刺的时候必须‘一针见血’,采血用的针头比平时打针用的要粗,不少人会感到害怕。唯有一次穿刺成功,才能消除他们的顾虑,才会再来献血。”通过她带教的学生,个个都练就成了采血岗位上的穿刺能手。

    无偿献血传递生命希望,采血工作者就是这份希望的守护人。罗金玲既是无偿献血的积极倡导者、服务者,也是身体力行的献血者。

    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此时无偿献血知识普及率不高,下乡采血难免会受到质疑。她顶烈日、冒风雨,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居民和村民宣讲无偿献血知识,并亮出一沓鲜红的献血证,用自己十余次捐献全血、机采血小板的经历现身说法,只为招募更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初心使命,用热血传递无尽的真情与温暖。因工作表现突出,罗金玲连续八年获评单位“先进个人”。

    “我不要紧,不能耽误了工作进度”

    轻伤不下火线,是一份执着让她甘于奉献,是一份热爱让她出色完成每项任务。

    高频率的工作,长时间的站立和弯腰穿刺,让罗金玲和同事深受腰疼的困扰。有一次连续下乡采血十余天后,罗金玲痛得直不起腰,她被单位强制要求居家休息。只在家休息了2天,她就回到了一线工作岗位。“想到躺在病床上急需用血救命的病人,自己没有时间去想痛不痛,累不累。”罗金玲说,有时候咬牙坚持的信念,就是为了多采一袋血,说不定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有一回下乡采血,罗金玲不慎扭伤了脚,看到同事们为储备春节期间用血更加忙碌,她顾不上休息,一瘸一拐地坚守岗位。科里几次建议她在家养伤,但她都笑称没什么大碍。在罗金玲看来,春节期间招募献血者本就不易,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保障患者用血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多年前到县城采血,由于长时间奋战在密闭的采血车内,罗金玲突然栽倒失去了意识。同事急忙把她背到车下通风处,经医疗应急处理后,罗金玲才慢慢恢复意识。大家都劝她去医院检查,脸色苍白的她说:“我不要紧,不要耽误了工作进度。”原来,由于采血车零件老化,导致尾气内排。当天罗金玲只想着加紧工作,没有注意定时通风透气,才遭遇了尾气中毒。

    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罗金玲和采血班组所有成员迎难而上、履职尽责,千方百计采集血液,2019-2020年度,共采集51417人次,采集血液20.55吨,不仅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用血之需,还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驰援武汉共计2000U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53150毫升血浆,此举被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报道。

    如今还在釆血一线奋战的罗金玲,始终不忘初心,一腔热血,勤勤恳恳,成为所有一线采血人的榜样。

    “深感亏欠,感谢家人的理解支持”

    节假日一般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对于采血科来说,意味着献血人数增加,相应采血量和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越到假期,我们就越忙。保障全市临床用血需求,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义不容辞。”一年的时间里,罗金玲大都是在采血车上度过。征询、体检、血液初筛、采血……每一步都需要认真细致,“我们每天的工作看似枯燥单一,但紧张又充实。”

    2019年7月,考虑到罗金玲自身年龄和家庭原因,单位将她从一线调回站内工作。然而,只过了三个月,她又主动请缨重返采血一线,以缓解采血岗位人员紧张问题。

    三年前,90余岁的父母相继因老年痴呆、中风等疾病丧失自理能力,需要悉心照料,她精心安排好家里的事,从未因此请过假,而是利用休息时间对家庭尽责,为长辈尽孝。

    提到儿子,罗金玲深感亏欠。她欣慰地说,“好在儿子从小就很懂事。”可是,有哪个孩子不渴望妈妈更多的陪伴?几年前的一个暑假,儿子实在没人看管,便跟随罗金玲来到工作地点。十来岁的孩子偷偷在一旁观察着妈妈一整天辛劳的工作,再也不抱怨妈妈的工作抢占了本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一年春节,常年在外工作的丈夫即将返程,几天未见到妻子的他,希望两人能见见面。此时的罗金玲正在县城采血,她打电话与丈夫匆匆道别,便一心扑到工作中。几个小时工作结束后,罗金玲才注意到丈夫发来的短信:好好工作,一定要保重身体,家里就拜托你了!简短的话语,让罗金玲不禁湿了眼眶。她说,多年来,家人的理解支持,一直是她安心工作的坚强后盾。

    “一旦选择了你的职业,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不要有任何怨言。”罗金玲常常这样教诲自己的学生。29年来,她就是这样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