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侦察兵

时间:2020-03-24来源:苏州市中心血站作者:丁梦圆
       这是一个普通的午后,春风吹在脸上像支摇篮曲。手头工作刚告一段落的我摘下手套,看到手机上跳动的微信,一小时前弘慈医院输血科的窦老师说有个疑难标本送过来,让我抓紧时间看看,病人等着用血。
       很快标本送到,这是一个54岁的女性,头晕伴不明原因贫血20年,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血红蛋白只有19g/L。因主次侧配血不合、反定型O细胞阳性送检。“哦,冷抗体吧,多半是个抗-M。”我这么想着,盼着赶紧做完筛好血,还来得及回办公室打个盹儿。离心,排试管,加样……第一次盐水结果,12支试管全部阳性,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这种抗体能凝集所有红细胞,所以找不到完全相配合的血液给患者输注,甚至会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患者的血红蛋白越输越低。输还是不输?怎么输?因此,这种疾病也成为输血实验室老大难的问题。
       接着往下做,37℃孵育、观察、上卡,10支试管有阴有阳,也就是说这种自身抗体在37℃不发生反应,至少输血时对患者的危害会小一点。幸好不是最坏的情况。可是,从结果来看,她又产生了抗-Ec的同种抗体。就像人感染病毒会产生抗体消灭病毒一样,输血也将外来抗原带到了人体内,如果献血者和输血者有某些血型抗原不一样,就会被当做“病毒”刺激患者机体产生抗体,这就是同种抗体。下一次再输入这个“病毒”时,患者的同种抗体就会把献血者的红细胞破坏掉,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发热、皮肤瘙痒、腰背痛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尿和肾衰竭。因此,输血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侦查”出同种抗体,以便于寻找抗原相合的献血者血液,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或许有人会问,我们不都是A型血输给A型血吗,哪里会有血型不一样的?不过血型可不止ABO血型一种,我们平时听到的“熊猫血”,也就是RhD阴性血,就是另一种血型。除了这两种,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36个血型系统,共包含322个血型抗原,而我们几乎找不到所有抗原完全相符的两个人。因此,ABO以外的这些抗原以及针对它们产生的抗体,就是我们实验室的重点关注对象。
       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和同事又继续花了一个多小时进行补充实验。猜想是证实了,可是又冒来出一个“不速之客”,在同种抗-Ec抗体下还隐藏着另一个未知抗体,然而我们现有的谱细胞试剂没有办法鉴别出这是个什么抗体。抱着侥幸心理,我们把实验室里能使用的所有抗血清试剂全部翻出来,跟患者的细胞一个一个试,期待能通过患者自己的抗原表型推测出这个抗体特异性。结果只发现这个患者的Jka抗原阴性,而我们也并不能确定这个未知抗体就是“抗-Jka”,而万一是的话,这个抗体可能会导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纠结。无力。电话铃间断不停地响着,医院输血科说患者血红蛋白只有19,情况很不好,快点发血!
       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打了“冷自身抗体+同种抗-Ec抗体+未知不规则抗体”的报告,迅速筛好血。我不死心,叮嘱同事给这两袋血做一下Jka抗原,万一是阴性又能增加一道保险。可惜事与愿违。手机上窦老师的微信不停地闪着,我一项项叮嘱,给患者保温输注减少冷抗体干扰,血输上后密切关注患者情况,有不良反应的话立刻停掉,及时反馈……窦老师也告诉我,已经跟床位医生沟通过了,风险也告知患者和家属了。我想窦老师应该也和我一样在默默祈祷一切顺利吧。
       晚上7点半,窦老师电话来了,声音难掩兴奋:“患者血输上了,效果挺不错的!”“好的,好的!”我有些哽咽。不知道是我和窦老师的幸运,还是患者和家属的幸运。第二天窦老师告诉我患者目前状况还不错,打算再给她输两袋血。
       这是我入行一年来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那个下午,我感觉在和战友们一起与死神抢生命。前段时间当骨科医生的叔叔问我我的工作是干什么,我说我是个侦察兵,专治输血疑难杂症。叔叔说,还真不知道输个血还有这么多门道,以为ABO同型再做个交叉配血就完事了呢。虽然患者并不知道我们的存在,甚至就连医生也可能没听说过我们,但是我为我所从事的职业骄傲,我将我们称作“白衣侦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