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临床输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3-07-20来源:中国输血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作者:重庆市血液中心 朱素敏

  血小板是人体负责止血的血细胞,也是人体中形态最小的血细胞。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四大功能,促进凝血的过程,起到止血的作用。
  成分血小板输注是临床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每次血小板输注都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免疫和非免疫等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从而影响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概念(PTR),指的是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未能达标等。

判断依据
  CCI=( 输后血小板计数- 输前血小板计数) ×体表面积/输入的血小板总数
  体表面积( m2 ) = 0. 0061 ×身高( cm ) + 0. 0128 ×体重( kg) - 0. 01529。
  输血后1小时CCI < 7.5×109或输血后24小时CCI < 4.5×109提示输注无效。
  PPR(% ) =(输后血小板计数- 输前血小板计数) /L× 血容量( L)/(输入血小板总量× 2/3)
  如果输注后1 h, PPR <30%, 24 h PPR< 20%, 则考虑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分为非免疫因素与免疫因素。非免疫性因素主要有感染、发热、脾肿大、败血症、传染病、药物、静脉栓塞疾病、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手术出血、妊娠史或输注量不足等。
  免疫因素则主要为 ABO 血型、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 及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 等产生的抗体引起。
  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约有近 80% 是由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大约 20% 是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在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约 80% - 90% 是由 HLA-Ⅰ类分子( 主要是 HLA-A、B) 的同种免疫引起的,而约 10%- 20% 是由 HPA 的同种免疫引起的。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应对策略
  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应针对病因对症治疗。而在免疫性因素中,针对HLA-Ⅰ抗原( 主要是 HLA-A,B) 或HPA 同种免疫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输注经配型选择的相容性血小板是一种有效方法。

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信息,仅做了少量修改,版权归属于著作权人。本平台所发布的咨询均用于免费的交流与学习,非商业用途。我们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如著作权人对本平台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涉及权利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