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亲属间输血?这种感人的桥段弄不好会送命

时间:2019-05-10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生,听说输血会有感染肝炎甚至艾滋病的风险?哎呦怕怕!要不,我妈就输我的血吧,反正我的身体里流着我妈的血。
 
       听起来好有道理啊!好多影视作品里都有类似的感人桥段呢!
       哈哈,看起来被编剧哄!得!不!轻!啊!且不说你的血型不一定跟你妈的一样,即使你们母女(子)同型,这种直系亲属间所谓“亲上加亲”的输血方法也是违反医学常识的,弄得不好真会送命的
为什么直系亲属间输血不安全?
 
       有一种容易预防却不容易治疗的病叫“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宿主就是受血者,移植物就是所输注的血液,血液里含有淋巴细胞,这种淋巴细胞是具有免疫活性的。受血者输了血,也就接受了血液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当受血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而对输入的“异体”淋巴细胞不能识别和排斥时,这些外来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就会喧宾夺主,反客为主,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并增殖。当增殖到足够强大时,就会攻击和破坏受血者的器官、组织。简单地说,输血就是一次血液移植,就是把别人的血细胞输入患者体内。
       无血缘关系的人,血细胞的抗原差异很大,很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排斥和清除;而亲属间特别是直系亲属间的细胞抗原差异小,难辨识,加上受血者本身是需要输血的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对输入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排斥弱,从而外来的淋巴细胞就在患者体内分裂、增殖,然后向皮肤、肝脏、肠道、骨髓等器官发动攻击,从而引起致命性的并发症。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可表现为全身皮疹、口腔溃疡、腹泻、肝功能严重损害、全血细胞减少等,死亡率高达90%-100%。好在这种病的发病率仅为为0.01%-0.1%,而且可以预防。避免直系亲属间的输血就是预防措施之一。
 
直系亲属间真的完全不能相互输血?
 
       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用一种叫做“血液辐照”的处理技术,把这种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灭活,使它输到体内后不能再产生免疫活性,这样就能最大程度避免“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但是仍要强调的是,虽然这种技术已成功用于临床很多年,但仍然不建议直系亲属间输血,因为“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仍然是一个潜在的高危安全隐患。
临床上有最安全的血液输注吗?
 
       输别人的血要担心传染到病毒,输亲人的血要担心“抗宿主病”,那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没有最安全的血液输注呢?
有一种输血叫“自身输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采出来贮存起来,留待手术需要时再输。自身输血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安全的输血方式,可以减少致病风险,防止输别人的血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和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避免发生输异体血的差错事件,对于稀有血型或特殊患者(IgA缺乏等),就更合适自身输血了。
目前,自身输血主要有三种形式:贮存式稀释式回收式
前两种是在手术前采集一定量的患者自身血液贮存起来,以备手术之需,第三种则是在手术中通过血液回收机将患者所丢失的血液收集起来,根据病情需要再回输给患者。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合适采用自身输血的方式。
 
血型会改变吗?
来源:高婧编辑整理

       有多次住院经历的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上次住院期间血型已经检测过,为什么再次入院还要检测血型呢,是不是医院在重复收费呢?
       现今被发现的人类血型系统一共有三十余种,最为人熟知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通常情况下,ABO血型是终身不变的,但是在某些疾病状态下,ABO血型可能会暂时性改变。
1. 血型抗原减弱,甚至消失
临床诊断为白血病或其他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ABO血型抗原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若患者为A型或B型,因白血病等疾病,抗原表达减弱,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正定型可能会表现为O型,但一般不干扰反定型。病情缓解后,正定型恢复原血型。
病例一[1]:
       患者,男,汉族,52 岁。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1型),乡镇医院输血时血型检查为 O 型(只做正定型)。次年入住二级医院,血型检测为B型,通过检测唾液中血型物质和吸收放散实验,最终确定为B型。
       该患者第一次住院时,血型检查为 O 型,应该是由于白血病引起的红细胞的成熟障碍,血液中出现的为不成熟红细胞,从而导致红细胞上血型抗原缺失,表现为 O 型。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骨髓恢复了造血功能,血液中的红细胞为成熟的红细胞,而表现出原来的真实血型 B 型。
2. 获得性类B
血型为A型和O型的患者在肠道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可能分别表现为AB型或B型,但感染被控制后,即恢复原血型。
病例二[2]:
       女 , 62岁。 因腹痛腹胀 1周到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肠梗阻,血型 AB型,先后输注AB型悬浮红细胞两次共800ml,粪培养为普通变形杆菌,给予抗生素治疗。第三次申请输血,技术人员发现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未予发血。几日后复查血型,鉴定为A型,遂第三次输注A型悬浮红细胞400ml。
       此病例是典型的肠道细菌感染产生类B型物质,附着在红细胞膜表面,干扰血型鉴定。患者血型由A型暂时变为AB型,给予抗生素治疗后,血型恢复正常。
3. 非同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
白血病或者淋巴瘤的病人在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假如患者ABO血型为A型,供着ABO血型为B型,患者在移植术后,血型正定型会表现为B型。
病例三[3]:
       患者,男,18 岁,诊断为“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移植前检测血型,ABO血型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为A型,Rh血型为阳性,供者血型为 B型Rh阳性。患者行移植后B型捐献者骨髓后检测结果:ABO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 AB 型,RH为阳性。
       ABO血型不合的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红细胞不断衰亡,原有的红细胞凝集素逐渐消失,受者血型将逐渐向供者血型转变。
所以,患者每次新入院,在输血前都要检测血型,是基于患者输血安全的角度考虑,因为血型抗原的异常表达情况,会影响患者的输血方案。


参考文献:
[1] 庞辉.急性白血病致血型变异1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64.
[2] 阴雪涛,郭晨.获得性类B血型物质致血型鉴定错误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3):3146-3147.
[3] 陈激扬,王智,采云.骨髓移植术后血型改变1例[J].武警医学,2012,23(06):5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