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无偿献血226次!我市“献血状元”肖西宁光荣退休

时间:2023-08-31来源:三门峡市中心血站作者:三门峡市中心血站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这是肖西宁对自己的评价。然而,他并不“普通”。10次全血,4000毫升;216次机采血小板,429个治疗量,献血量和226次的献血次数均是我市无偿献血志愿者中的最高纪录,他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5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7月22日早上,三门峡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准备好纪念奖牌,等待“献血状元”肖西宁的到来。26日是肖西宁60岁生日,在生日之前,他要完成自己人生的第226次也是最后一次无偿献血,为24年的献血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8点肖西宁准时来到市中心血站二楼采血大厅,轻车熟路地完成填表、体检、初筛等步骤,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采血椅。作为最后一次献血,他非常不舍,他十分动容地表示:“以后就没机会再来献血了,还挺舍不得这把椅子的。虽然60岁是献血的终点,但是志愿服务没有终点,我的生日愿望就是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现身说法,号召更多人加入献血队伍,共同为健康三门峡贡献一份力量。”
     肖西宁是三门峡市公安局崤山分局社区大队的一名民警,他见证了无偿献血的一路发展历程。他说:“1999年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那时候刚刚实行《献血法》,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过渡中,很多人都接受不了,都抱着观望和质疑的态度,我路过献血车,看见血站工作人员拿着宣传单宣传无偿献血,出于好奇,也觉得自己平时身体还不错,就走了上去,虽然当时的设施很简陋,但是献血环境很整洁、血站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扎针技术也很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在献血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捐献成分血,适量定期捐献,可以降低血液粘滞性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不仅对脑栓塞和心肌梗塞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还能更有效的帮助到患者,于是肖西宁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中,这一献就是24年,中间从未间断,坚持,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说:“生命只有一次,我的血哪怕只能救一个人也是值得的,就算一个都救不了,如果能够通过我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我也非常欣慰。”疫情期间,他6次到血站献血,积极参加为一线医护人员捐献“暖心包”和党员为疫区捐款活动。家里的一摞献血证,是他对公益事业无限热爱的见证,也是对他温暖善良的最好褒奖。“感谢您这么多年热心公益,坚持参加无偿献血,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为三门峡市无偿献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无偿献血需要更多的像您一样的爱心人士加入,希望您今后通过自身的影响多多宣传无偿献血,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血站工作人员与他亲切握手,并亲自送上纪念奖牌。
     60岁是无偿献血的终点,但爱心的传递从不止步于年龄。正是有千千万万如肖西宁一般坚持献血、不求回报的爱心英雄,才筑起了守护生命的爱心长城,让我们的这座城市更加健康、和谐、文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