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噪的蝉鸣、潮湿的热风、冰凉的西瓜、舒服的空调和融化的冰激凌,身边的一切都向我们宣告着,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来了。
然而,你知道吗?最热的季节,也是无偿献血最难的时候。
一、 极端天气,影响出行
每年的7月底、8月初,各地都会涌现高温天气,今年更是提前进入“烧烤”模式。
国家气候中心公布,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
中央气象台显示,7月上旬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温天气,其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
除此之外,7、8月份也是暴雨多发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街上的人流量减少了,献血的人也必然下降。
二、6月扎堆献血,7、8月青黄不接
也有人会质疑,为啥这两月份血液供应很难,之前血液没有相应的储备吗?
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医疗资源相对集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救治的责任,血液供给在很多时候一直是处于紧平衡状态。
另一方面,因为血液的储存期较短,红细胞的保存期35天、血小板保存期只有5天,疾病和突发情况却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每个城市需要的是稳定且持续的血液供应。
但是,每年的“614世界献血者日”期间各种献血活动的动员下,献血的人群相对集中,血量只够缓冲到了7月,却补充不到8月,献血的人又少,血液库存就会青黄不接。
三、高温急诊多,用血量加大
炎热的气温也意味着突发疾病的增加 —— 吃个烧烤可能会碰到毒蘑菇;喝个冰镇饮料可能引发吐血.....
天气开始炎热,暑湿交蒸,常见病有腹泻、中暑、痢疾等,也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医学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就会提高17.3%,这也势必给急诊用血一定的压力。
同时,除了街头献血点人数骤减之外,7、8月份也是正值大学生暑假,献血的人数受到一定影响。
尽管酷暑难熬,但爱心不分冬夏,也许您稍作牺牲,走上街头,就能将一位患者拯救于危难之间。
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信息,仅做了少量修改,版权归属于著作权人。本平台所发布的咨询均用于免费的交流与学习,非商业用途。我们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如著作权人对本平台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涉及权利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