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聚千份爱——记宜昌市中心血站采血体检医生杨林

时间:2024-05-15来源:宜昌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作者:宜昌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他曾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忙碌于手术台上、无影灯下、病人及家属期待和感激的目光里。18年前,他在别人的不解中放下了手术刀,做了一名采血体检医生。从此置身于马路边,骄阳下,招募对象一次次的婉拒而过,一种无法回避的落差,一份在旁人看来默默无闻的平凡岗位,他却凭着一腔热血和不变情怀,在喧嚣而寂寞的马路上,踏出了自己铿锵不凡的足音,为处于生命沙漠中的病患,掬来一捧捧“甘泉”。18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宜昌的县市乡镇,年均出勤天数280天以上,献血4800毫升,累计行程超40万公里,可绕地球10周,招募献血者5万多人,累计献血超1500万毫升,若以600毫升血液挽救一位患者计算,共挽救患者25000人,并组建逾千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他就是宜昌市中心血站采血科体检医生杨林。
 
放下14年的手术刀
从外科医生 变身“街边医生”
         杨林,在枝江市做了十四年的外科医生,在当地方圆十里已小有名气。2007年,33岁的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不解的决定,辞掉外科医生的工作,来到市中心血站,做一名采血车上的体检医生。这就意味着他要放弃拿了十几年的手术刀和优渥的薪酬,放弃家人能天天见面的团圆,放弃不用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当时杨林的妻子在枝江当老师,女儿才3岁。
        为什么要换工作?面对质疑,杨林这样回答:做了十几年的外科医生,太清楚手术没有血可用的急迫,病人没有血做手术的焦虑。杨林说:“救一人,即救全世界。从事无偿献血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病人更接近。”
         就这样,杨林从一名外科医生变身为采血车上的“街边医生”,身份的转换所带来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以前,都是的等着病人上门来看病,可作为采血体检医生,除了给献血者做好体检之外,还要走上街头主动去招募献血者,因为临床有太多的患者在等待血液。
         没有了外科医生的光鲜,没有了病人治愈后的感激。拿着献血宣传册在街上招募献血者时,他面对的更多是冷漠与拒绝。他说:“被别人拒绝太多次了,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来献血,我都觉得是值得的。”成为一名“街边医生”,杨林很快适应,也从中得到了不一样的收获。在每天和献血者交流的过程中,原本内向的杨林逐渐变得善于沟通,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杨林觉得,自己虽然不再直接接触病人,但所做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任何一台手术。
 
18年行程40万公里
不在采血点 就在去采血点的路上
        为了保障全市临床用血,市中心血站不仅在城区内有固定采血点,在枝江、秭归等多个县市设置了街头流动采血点,并坚持定期前往偏远乡镇采血,最远至五峰牛庄,单程就有7个小时。
        每天早上7点半,他与同事们需乘车一个多小时抵达县市区流动献血点,待采血车安稳停靠,他便开始了街头的工作。下午5点,在连续工作8小时后,他才收工赶回市中心血站,将当天所采血液及血液样本交存待检库、检验科,准备齐全第二天的采血物资后,晚上近8点才能正式下班。若是前往乡镇采血,则会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其工作时间会更长。这些年来,只要上班,杨林天天如此。
         2008年11月20日,杨林跟随采血车在秭归各乡镇采血已五天,下午四时,采血车从梅家河乡往血站赶回时,车子底盘发出哐当哐当的剧烈响声。山路之上,修车厂远不可及,天色渐黑,有人提议休息一晚,等天亮了,修好车再回去。
        作为采血组长,杨林果断的严辞拒绝。“人可以休息,车可以休息,但血液必须今晚就交回到血站”。杨林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钻到车底下摸索。
        半个小时后,他终于在车底盘里找到一块十厘米长的大石头,借助工具将石头取出,车终于又可以发动了。原本只有四个小时的车程,最终在凌晨一点,用了九个小时的时间,车开回了血站。他让同事们先回家休息,他抱着储血箱,将血交至供血科等待已久的工作人员手上。回到家已凌晨两点,早上六点,休息不到三个小时的杨林,又赶到血站,准备当天的采血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18年时间,他的累计行程已超过40万公里,可绕地球10周,招募献血者5万多人,累计献血超1500万毫升,若以600毫升血液挽救一位患者计算,共挽救患者25000人。
 
无偿献血4800毫升
是采血医生 也是无偿献血者
         成为采血体检医生的第一天,杨林便参加了无偿献血。杨林说:“我自己是学医的,知道适当献血对身体没有坏处。号召别人来献血,自己不献血,怎么能有说服力?”自此,坚持献血成为杨林的一种信念。
        由于一线采血工作辛苦且强度大,杨林经常转氨酶不符合献血标准。可只要一有空,杨林便会检查转氨酶,一合格就献血。来血站工作18年,杨林献血量已达4800毫升,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无偿献血的奉献精神,不曾间断。
        2013年的一天,杨林正在城区万达献血屋里接待献血志愿者,突然,屋里一下闯进来七个人,急匆匆的喊着“我们要献血”。杨林让这七人先安静坐下来,给每个倒上一杯水,问起情况来。原来他们都是病人家属,病人急着要用O型机采血小板进行手术,而血站里O型机采血小板十分紧张,家属们于是前来互助献血。
        因为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只有五天,而且对献血者的要求很高,一同前来的七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符合标准,家属们这下都着了急,纷纷要求降低标准,强行献血。作为有10多年外科医生经历的杨林,此刻很了解家属们的心情,但本着对病人负责,他果断拒绝了家属们的要求。一时间,众人态度激烈,言辞也开始粗鲁,看着矛盾的出现,杨林果断挽起了衣袖,“我也是O型血,让我来”。
        这个时候,一旁的护士赶紧提醒,“杨医生,你不是半个月前才献了吗?”杨林淡然回答“规定的半个月时间刚过了,我是医生,我知道我的身体,放心,抽吧!”2个小时过后,当家属们满含感激,纷纷与其握手致歉道别时,疲倦的杨医生脸上挂着淡淡的喜悦。
 
组建千人志愿者团队
林的“粉丝 遍及宜昌各大县市区
         随着近年来宜昌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用血量较过去大为增长。如何确保用血充足,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的理念成为宜昌市中心血站的又一重要任务。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杨林还有一个身份——宜昌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讲师。由于许多志愿者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每次的培训课程大都安排晚上。为了节约时间,从采血点上回来的杨林顾不上休息,吃顿晚饭,便匆匆的赶往培训室。杨林说,“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无偿献血的宣传员,我希望用我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其实这也是我的工作。”
        每到一个县市区进行采血工作,他都会建立一个当地的志愿者献血QQ群,在这个群里,他变身为一位循循善导的老师,普及献血安全和健康常识。如今他已建立了包含当阳、远安、秭归、万达等在内的9个QQ群,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过千人。
        在杨林的号召下,无偿献血志愿者经常开展户外徒步宣传活动,边走边向沿途的市民和商家发放无偿献血宣传手册,“杨老师”自然成为了这群队伍的核心。“我希望用我们的行动,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来,让无偿献血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血液传递我们的爱心。”
        在血站工作的18年中,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杨林始终坚守一线岗位上,平均每年的出勤天数都在280天以上,年年都是站先进工作者。2012年杨林被宜昌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2013年荣获“全市卫生系统群众满意的医务人员”称号,2016年荣获宜昌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宜昌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18年荣获湖北省卫生健康委颁发的“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