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血小板,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并给了我这个名字。我的个头非常非常小,身体呈双凸圆盘状,还具有变形和运动能力,所以能呈现出多种形态分布在红细胞之间。我的寿命约为7~14天,三分之一在脾脏中待命,其余的在人体的血液系统中巡游。当人的血管发生损害或破裂时,我数秒钟内形成血栓堵塞破损的伤口和血管并修复血管。
捐献单采血小板时,每位捐献者的血液都在一次性无菌的密闭管路中循环和分离。献血者的血液与外界是不相通的,绝不会造成交叉污染。血小板的再生能力很强,捐献后2-3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两次单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为15天,一年最多可以捐献24次。
采集好的血小板,经过工作人员一系列规范处理后,会被放入20℃-24℃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里保持持续轻缓震摇状态。
为什么要保持持续轻缓震摇状态呢?
因为血小板具有聚集和相互黏附的特性,当血小板被采集到血小板袋后,为了防止血小板聚集、保持血小板的活性,就需要保持持续轻缓震摇状态。
血小板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急救、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多个临床科室。临床上与血小板有关的常见疾病有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严重肝病等诸多原因可造成血液中血小板过低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就必须输注血小板治疗。
撸起衣袖,让我们身体流淌的血小板,也来一次特殊的奇妙旅途,给垂危的生命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