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中秋前夕,武汉这对“双百次”献血夫妻又一次携手献出生命礼物

时间:2024-09-20来源:武汉血液中心作者:肖莉娇 闫蕾
 
       “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希望患者的家庭也能和我们一样享有团圆的天伦之乐!”9月13日中秋节前夕,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江南分中心,“热血夫妻”刘晓红和张绍权又一次携手坐上了采血椅,完成了他们各自的第102次献血。据悉,2020年4月20日,他们同时完成了首次成分献血,而今年8月14日他们又一同完成了第100次献血,是名副其实“一路同行”的“双百次”献血夫妻。
“热血夫妻”刘晓红和张绍权(肖莉娇摄)
 
携手献血 谱写“红色浪漫”
       “我们今天都是第102次献血。”204次献血、捐献血小板共计206.5个治疗剂量(献一个治疗剂量血小板相当于200毫升全血),捐献的血液足以让约207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是刘晓红和张绍权4年来的热血成绩单,也是二人“红色浪漫”的最好诠释。
       今年52岁的刘晓红在退休前曾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丈夫张绍权比她大3岁,同样是一名“公交人”,在单位负责后勤工作。“我们都是在同事梁军的带动下参与无偿献血的。”回忆起与无偿献血初次结缘的场景,夫妻二人仍历历在目。“四年前,我第一次听梁军说起了无偿成分献血,让我不敢相信的是,他献了快200多次,原来救人的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受到感召的刘晓红便向丈夫提议,“我们一起去献血吧。”素来对妻子热心快肠了然于心的张绍权二话没说,当即就答应了。
      2020年4月20日,刘晓红和张绍权第一次结伴捐献了2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久而久之,俩人就把献血视作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几乎只要间隔期一到,便会相约献血。据介绍,捐献血小板与捐献全血不同,它是捐献血液中多余的血小板成分,48小时就可完全恢复,所以间隔期只有14天,这意味着刘晓红和张绍权每月都会来血液中心约会1-2次。
9月13日,刘晓红和张绍权一起坐上采血椅,边献血边聊天(肖莉娇摄)
 
       “无偿献血是我们无需言明的默契,到了时间就会不约而同的参与。”据刘晓红介绍,还是公交车司机的时候,一天有两次班,中间有一段时间休息,每次都是趁着休息的时间和丈夫一道完成了献血,献完血后又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其实觉得挺幸运的,我们既是夫妻、同事,又是献血路上的好伙伴。”
 
追光不息 终成“热血楷模”
刘晓红的朋友圈截图(武汉血液中心提供)
 
      “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曾将他人视作榜样的夫妻俩,也渐渐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热血楷模”。2021年2月14日,在与爱人张绍权一起献血的当天,刘晓红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二人献血的照片,并写下内心的感受:“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三观一致,有意义的情人节。”引得朋友们纷纷点赞。得知二人献血的爱心事迹后,身边的同事也加入了成分献血的爱心队伍。尤其让夫妻俩引以为傲的是,儿子张彧在22岁时也首次献出血小板,沿着父母的爱心足迹,成为了一名“献二代。”
2024年8月14日,夫妻俩双双完成百次献血(闫蕾摄)
 
       “其实无偿献血对我们而言只是举手之劳,对身体又没有影响,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面对工作人员的赞誉,这对已结婚27年的夫妻二人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的态度。“我们平时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遇上困难也会帮一把,其实很多人也会这么做,助人为乐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年6月底,和不少定期献血者一样,经过网上提交申请,刘晓红和张绍权双双在武汉血液中心领取了无偿献血荣誉交通卡,“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夫妻二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满载荣誉的交通卡是对他们献爱心的肯定,而作为“公交人”,他们更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前是开公交车为市民服务,而今也享受到了免费的交通服务,真没想到因为献血,我们提前享受到了长者待遇。”
       50岁从武汉市公交集团退休后,刘晓红闲不住,仍在一家单位做班车司机,身份改变,但是奉献初心始终未改,她说,献血间隔期一到,只要一下班,就会带着无偿献血荣誉交通卡,坐上地铁赶往血液中心献血。“没想过60岁‘献血退役’的那天,反正身体好,就去献血,合适的时候,约上我的老公,再来个‘热血约会吧’。”刘晓红十分爽朗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