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赣东北献血屋,王李平和陆新荣两位献血者在这一天共同完成了他们的第200次捐献血小板。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献血之旅,去聆听更多献血者的故事,感受那份来自普通人的伟大力量,让爱与希望在我们的心中永远传递下去。
王李平,一位普普通通的滴滴司机,在这一天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200次机采血小板捐献。他的身影或许并不高大,但他的善举却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敬仰。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多年前,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王李平在广场上偶然看到了献血车,清脆的献血招募声音也传进了他的耳朵。热心肠的他走上前去仔细聆听,“无偿献血,拯救生命”——话语如同跳动的火苗,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善良,他便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献血。
其实王李平一直怕打针,可一想到“撸撸袖子就能帮别人”他也觉得没这么“可怕”了。当针头扎进血管的那一刻,他微微皱了下眉,但很快神色就恢复如常,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王李平先前住在乡下,献血的路并不“平坦”。交通不便,路程遥远,这些都“阻挡”了他奉献爱心的脚步,但爱心的火种依旧在心中。2007年,女儿到市里上学,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献血机会。送完女儿后,他特意来到市中心广场献血屋,再次伸出了自己的手臂。看着殷红的血液缓缓流出,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血液可能会拯救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这种使命感让他忘却了疲惫。
后来,他因女儿求学来到市区工作,与献血的缘分日益加深。随着献血次数不断增加,他对血液成分的作用也了解更深。2009年,王李平开始捐献血小板。“血小板保存时间更短,车祸急症等的救治更急需。其实我很怕痛的,但一想到能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多一份生的希望,也就克服了” 两百多次的扎针,每一次都是对自己的挑战,每一次都是爱心的传递。手臂上的针眼,是他无私奉献的印记。但他从未抱怨过,从未想过放弃。
一位老献血者感慨地说:“王李平这个人啊,做了这么多好事,却从来不声张。每次别人夸他,他还总是摆摆手,说这都是应该的。他就是这样默默地付出,让人特别敬佩。”开滴滴的日子很忙碌,但只要接到招募的电话,王李平也会尽量抽出时间去献血。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不能让那些等待血液的人失望。”
王李平的爱心不仅感染了自己的家人,也影响了身边的许多人。他的爱人一开始对献血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担心。但在王李平的带动下,她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参加了一次献血者活动后,她被现场的氛围深深打动。看到那么多善良的人都在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而努力,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从那以后,她和王李平一起,成为了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着最质朴的感动。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许多生命带去希望。
陆新荣,一位55岁的老献血者。他的献血之路,是在妻子的带动下开启的。十几年来,他和妻子一直携手并肩,一同来到献血屋,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陆新荣腼腆少言,他身材不算高大,穿着简单的衣衫,显得十分质朴。站在献血屋中,身姿虽不挺拔却有着一种沉稳的力量,那微微弯曲的脊背,似乎承载着多年来的爱心与坚持。
他的脸上刻着岁月留下的浅浅纹路,皮肤虽有些黝黑但透着健康的光泽。一双眼睛不大,但目光坚定而温暖,满含着对他人的关爱。他觉得献血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帮助别人又让自己内心充实的习惯。陆新荣说,再有五年自己就到60岁不能献血了,言语中流露出一丝遗憾。然而,当他听说明年将施行的《江西省献血条例》将献血年龄延长到65岁时,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个孩子般开心地说:“那太好了,我还可以再献十年。”
“献血不仅能帮助别人,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好处,你看我都没有小肚子,比同龄人健康,整个人都充满活力。”他的笑容朴实而真诚。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心与健康的完美结合,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温暖与希望。
他们是万千献血者中的一员,他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热血为他人的生命注入力量。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献血者的身影,那些同样怀揣着善良与爱心的人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有的人一开始对献血有恐惧,却为了拯救生命,勇敢地克服了内心的不安。有的人在亲朋好友的带动下,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慢慢尝试,再到积极参与……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善良是可以感染他人的。
这些可爱的献血者们,是生活中的英雄。他们用热血铸就希望,用爱心搭建桥梁。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以这些献血者为榜样,勇敢地伸出自己的手臂,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生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