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包头市中心血站职工杜国栋:26年坚持为生命“加油”

时间:2024-11-01来源:包头市中心血站作者:包头市中心血站

      伸出手臂、绕上压脉带,看着鲜红的血液从手臂顺着透明软管慢慢流到机器里……生命的传递从这里开始。
      我国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走上了法治化管理轨道。杜国栋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清楚的知道“无偿献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不被理解的,于是他成为包头市中心血站第一批参加无偿献血的职工,积极响应国家无偿献血事业。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他一直没有停止过献血。至今已在包头市累计无偿献血量达24200毫升,比5个成年人的正常血量还要多,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先后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金奖、终身荣誉奖。
坚持无偿献血26年
      杜国栋是血液成分科的工作人员。1998年,他抱着支持国家无偿献血工作的初心,挽起袖子第一次献血。首次献血成功后,他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自那以后,他一直坚持献血,一次、两次、三次.....26年来,累计献血数十次,积攒下来的献血证填满了家中的抽屉。
      2005年,血液供应已经向全面成分血供应发展了,血小板的无偿捐献者发展才刚刚起步。同年6月,他秉承初心,又一次开启了捐献血小板的旅程,至今已捐献29次血小板。
      谈起坚持献血的动力,杜国栋微笑着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血站的工作人员,想着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这么一直做了,没觉得有什么特殊。”
危急时刻挽救生命
     2007年夏季的某天,正在休息的杜国栋接到单位的电话通知:“有一起较大车祸发生,但当时血站血液库存不足,需要动员应急献血。”作为血站的职工,他深知血液在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往单位,成功捐献全血400ml,为病人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让爱心延续下去
      献出的是血液,传递的是爱心,挽救的是生命。在无偿献血路上,杜国栋始终坚定前行。他说:“无偿献血是支持公益的一种形式。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这条公益之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60岁法定献血年限。”
      在包头市中心血站中,有很多像杜国栋这样的无偿献血职工,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为无偿献血事业做贡献,但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力量太渺小,所谓“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血液是无法人工合成的特殊医疗资源,无偿献血是临床用血的唯一来源。因此,捐献热血,拯救生命,需要更多健康适龄市民的爱心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