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25年200次!“热血陈老师”用无偿献血传递温暖与大爱

时间:2024-11-12来源:武汉血液中心作者:肖莉娇


陈旋正在做献血前的体检(肖莉娇摄)
 
     “陈老师,今天是您第200次献血,感谢您多年的热血奉献!”11月4日,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江南分中心工作人员的齐声致谢下,固定献血者陈旋迎来献血生涯的重要时刻:在捐献了2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后,成为了武汉市第 149位200次献血者。
   一次普通闲聊 开启25年无偿献血爱心之旅
      今年44岁的陈旋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职工,现从事学院科研助理工作。从1999年至今,25年来她已累计献血200次,其中献全血8次共2400毫升,献血小板192次共342.5个治疗剂量,捐献的血液足以让约370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陈旋的无偿献血爱心之旅始于1999年10月2日,那时她正读大学二年级。“当时我正和一位学护理专业的朋友聚会,恰好她献过好多次血,给我讲了好多献血的科普知识。”陈旋说,学生时代的她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热血青年,当即便萌生了献血救人的想法。“我看朋友献了多次,不仅对身体没有影响,还帮助了不少了患者,何不尝试一下。”于是抱着救人于危难的信念,陈旋当天和朋友一起走进了献血车,第一次献出全血。
       “没想到一次普通的闲聊,竟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公益大门。”陈旋说,此后,只要身体、时间允许,她就会“打卡”爱心献血车,近9年的时间里,她献了8次全血,献血量达2400毫升。
陈旋第200次无偿献血(肖莉娇摄)
 
       2008年7月28日,第9次奔赴“热血之约”的陈旋在街头献血车前看到了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宣传成分献血,得知成分献血的献血频率可以更高、每月都能献的时候,陈旋便选择了参与成分献血,将献血打卡的时间缩短。“全血每隔半年才能献一次,我总想着如果间隔时间再短一点就更好了,正好成分献血每个月都能献,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帮助更多人,实在是太棒了!”
       “其实在我的潜意识里,早就种下了无偿献血的种子”。陈旋告诉大家,她父母年轻的时候就参与过献血活动,他们常常在家里谈到无偿献血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也教育子女要通过无偿献血为社会做贡献。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参与献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陈旋笑着表示,母亲经常会在献血前后督促自己注意饮食作息,而父亲在世时也曾多次向亲朋好友夸赞女儿献血救人的事迹,以她为荣,这给了她莫大的精神鼓励,也为她坚持无偿献血带来了动力,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25年。
 
传播爱心献血 带动身边人援手为爱续航
       陈旋无偿献血爱心善举及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也影响着她身边的人。在陈旋的感召下,她的亲姐姐陈庆加入到了定期成分献血的队伍里,姐妹俩常常相约献血,成为了名副其实“热血姐妹”。“虽然后来姐姐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终断了献血,但她一直很支持我。”
       作为高校教职工的陈旋,同样将爱心传递到了身边的在校学子。“其实我从来没用说教的方式宣传无偿献血,我就是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献血的感受。” 陈旋说,她在学院担任科研助理工作,工作任务之一是为在读硕士和博士分配科研项目任务,和同学们相处的机会很多。每次当她在朋友圈里分享她的“热血瞬间”,就会有同学向她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在实验室看到她献完血后缠着绷带的手臂,学生们也会主动地问候她,“陈老师这是又去奉献了吧?”让陈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一位“热血博士生”毕业后至今还保持着与她的联系,与她不时谈起定期参与无偿献血的成就感。
成分献血科副主任谢松丽、闫蕾及当班工作人员为陈旋点赞(肖莉娇摄)
 
       “学院实验室里的学生们都叫我陈老师,所以我当然也要以授课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他们做好示范!”陈旋说,多年前她曾在外省一所高校有过几年从教经历,虽然到华中农业大学工作后改从行政工作,但始终铭记自己的师者初心。“而且在我看来,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以自己的方式担负着育人的职责。”
        “走过25年的无偿献血之旅,我最大的感受是无偿献血的队伍日渐壮大,尤其在传帮带的影响下,大家对献血等公益事业的热情越来越高了。”陈旋说,在华中农业大学,不仅有长期坚持献血榜样人物徐本禹,还有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涓涓热血浓浓情 相聚荟成爱”成分献血小分队众成员,他们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用爱心带动身边的人参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的“雪球”就这样越滚越大。“我为自己是这支爱心队伍中的一员感到自豪。200次献血后,我不会停下献血的脚步,只要身体允许,会坚持献到60岁,把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