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成为无偿献血淡季的原因主要有:冬季天气寒冷,大家出行减少,无偿献血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冬季易发呼吸道疾病,部分献血者因身体不适无法参加献血;作为无偿献血“主力军”之一的高校学子陆续放寒假,工厂员工春节前后陆续放假回老家,血液采集量受到一定影响;还有人认为冬季适宜“进补”,担心献血后会营养丢失,身体更怕冷。
01 冬季献血后会更怕冷吗?
大家都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基本保持36~37℃。人体温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人体在体温调节机制作用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并不产生热量,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和骨骼肌。人体之所以感觉怕冷,是因为产热<散热。为了保持体温,我们可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且通过确保科学的饮食确保肝脏的持续代谢作用,为全身提供足够的能量,这是抵御寒冷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认为冬季献血后会更怕冷的朋友就不必担忧啦!
02 冬季献血对身体有影响吗?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运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加上低温刺激引起的血管收缩,血液黏度增加,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符合献血条件的朋友,在冬季科学参加献血,相当于为血管“减负”,不仅可减少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降低血液黏度,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03 献血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吗?
正常情况下,人体拥有一套非常强大的免疫系统,这套免疫系统如同一个国家的军队,守护着机体健康,在体内起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和维护自身稳定的作用。为探讨献血是否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国内外专家做了大量研究。有专家选择了献血年限在3~21年,献血10次以上,年龄21~49岁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与20名从未献过血、体检合格的正常人作对照,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多次献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对照组旺盛外,细胞免疫功能无差别。
另有专家以淋巴细胞转化率(SI)、白细胞介素-2(1L-2)及自然杀伤活性(NK)作为免疫功能指标,对75例10年以上长期献血者及35例初次献血者进行比较,两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经过长期献血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
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有益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献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高尚行为,以德施善,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有益于增强自身免疫力。
04 寒冷的冬季献血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献血前一天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献血前一晚和当天早晨,尽量不要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要饮酒、吃药,更不要空腹献血。
冬季气温较低,血管收缩,血流速度相对缓慢。在献血前可以饮上一杯热水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采集过程中有节奏地做握拳动作,增加血流速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地完成献血。
献血当天衣着宽松,穿容易撸起袖子的衣服,方便献血。献血后及时穿好衣服,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临床用血无淡季。寒冷的冬季,急需用血的血液病、肿瘤、急症外科手术、大出血孕产妇等患者仍躺在病榻上,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他们迫切需要血液来维持和延续生命。在此,诚挚地呼吁大家,请不要因寒冷阻挡了您献血的脚步!请您勇敢伸出手臂参与无偿献血,用饱含爱意的热血,让急需输血的患者感受到你在寒冷冬日里的温暖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