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感谢您,献血者】为生命接力 ——赵有军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事迹

时间:2024-12-25来源:包头市中心血站作者:包头市中心血站

       2024年是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也是包头市中心血站建站6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弘扬献血精神,让更多人了解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和献血事业的重要性,包头市中心血站特别开设了献血者专访栏目。本栏目通过深入挖掘普通人的献血事迹,展现他们背后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以此激发更多人的献血热情,推动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通过这些献血者的真实故事,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献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深远影响。无论是对于献血者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献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力量。它不仅能够挽救生命,更能够传递爱心和希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献血者介绍
赵有军:
在包第一次献血时间:1999.06.09
在包总献血次数:78次
在包累计献血总量:32000ml
人物小传:赵有军,一位无偿献血的杰出代表。自青年时期参军起,便将献血视为己任,多年来累计献血量惊人。军旅生涯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培养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复员后,他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带动全家一起参与,成为无偿献血事业的积极推广者。赵有军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展现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崇高与伟大。
献血者风采
       自1986年毅然踏上参军入伍的征程,赵有军便将无偿献血视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使命。这么多年来,他究竟献血多少次,或许连他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那些厚重的献血证上,已赫然记录着他上万毫升的热血奉献。每一滴血液,都是他无私奉献的见证,更是他挽救他人生命的希望之光。
      在同事、朋友和家人眼里,这位从军营走出的56岁汉子,撸起袖子用自己的热血去挽救垂危的生命,大家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在部队的几年时间里,他连续三年获连级、营级、团级嘉奖各一次,无偿献血军区一级嘉奖多次;复员到地方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他曾荣获单位系统先进工作者多次、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幷在2020年至2021年度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光荣称号。
       赵有军在1986——1989年这三年的军旅生活中,锻造了他钢铁一样的意志,也赋予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品格。在部队的大熔炉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人生中第一次献血也是在部队里完成的。
        回想刚入伍时第一次献血时的情景,赵有军记忆犹新。“当时解放军某医院到我们部队采血,我和战友们都去了,那时也就十八九岁,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献血,说实话内心还是有点忐忑,但转念一想,自己献出一袋血,可以挽救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生命,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后来,赵有军又陆续献过多次血。1989年,脱掉戎装的赵有军复员回到家乡进了企业参加了工作。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赵有军从未忘记奉献爱心。2011年6月14日,正值第8个“世界献血者日”,他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这也是他到地方工作后的第一次献血。在他的带动下,他的爱人刘金霞也于2015年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如今,赵有军今年已经56岁了若要问他这大半辈子最骄傲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献血”。从18岁到56岁整整38年献血这件事他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今在赵有军不足50平米的家中,最抢眼的不是彩电冰箱,不是桌椅床柜,而是因为无偿献血而获得的大大小小几十本荣誉证书和各种金,银,铜,奖牌。一大箱子的献血证书摆放出来,能占大半个床。除了妻子,赵有军还带动全家献血。如今,他的弟弟,小姨子,小舅子都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多年来,赵有军无偿献血获得了许多荣誉,他将有关部门发給他和妻子的奖金全部捐給了地震灾区、希望工程以及养老院,赵有军还表示,去世后愿意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
        今年,我市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赵有军的职业生涯也迎来了一次变动,如今借调到社区工作的他更加繁忙。他告诉记者,无偿献血也是考核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指标,不仅自己要坚持献血,还要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份充满爱的事业中来。
爱的号召
        每一位无偿献血者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与传颂。这不仅仅是关于勇气与奉献的叙述,更是社会温暖的生动展现。这些故事里,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爱心人士关注包头市中心血站献血者专访栏目,了解献血者的感人故事,感受献血事业的伟大意义。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推动献血事业的发展,让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