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感谢您,献血者】从育人到救人 ——李桐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事迹

时间:2024-12-26来源:包头市中心血站作者:包头市中心血站

       2024年是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也是包头市中心血站建站6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弘扬献血精神,让更多人了解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和献血事业的重要性,包头市中心血站特别开设了献血者专访栏目。本栏目通过深入挖掘普通人的献血事迹,展现他们背后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以此激发更多人的献血热情,推动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通过这些献血者的真实故事,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献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深远影响。无论是对于献血者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献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力量。它不仅能够挽救生命,更能够传递爱心和希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献血者介绍
李桐:
在包第一次献血时间:2006.10.04
在包总献血次数:67次
在包累计献血总量:33400ml
人物小传: 李桐,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党员领导干部。自2002年起,他坚持无偿献血20余年,从全血到成分血,从未间断,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党员,他以身作则,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包头献血第一人”的影响下,加入公益联盟,成为无偿献血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李桐的事迹不仅激励了众多志愿者,更彰显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挽救生命、建设健康社会贡献了力量。
献血者风采
       李桐同志是包头市农牧局耕保科科长,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在做好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是一名热衷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2002年3月14日,正在读大二的他在校园里看到了一辆无偿献血采血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挽起袖子,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从此开启了连续 22 年的无偿献血旅程,200ml、400ml,呼和浩特、北京、包头,都留下了他献血的身影。
       2007年8月18日,参加工作回到包头的他,准备到青山区娜琳步行街采血车献全血,照例进行着填表、量血压、接受医生的常规流调,当得知他已经多次献全血后,他被一名中年男子拦了下来,开始向他宣传捐献成分血(单采血小板)的知识和相关政策。后来,他才知道这名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包头献血第一人”,曾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治区道德模范、包头市首届道德模范的北重四中教师———刘嗣东。在刘嗣东老师的带动下,他积极加入“包头市爱心公益联盟”,开始捐献成分血,多的时候一年6次,少的时候一年 2 次。截至目前,他已献全血9次,2800ml;献成分血60次,115个治疗量。
        由于他的事迹比较突出,2016年、2018年先后受邀在全市“6.14 世界献血日”宣传活动中,作为献血志愿者代表宣读《致广大公民的一封无偿献血倡议书》;2017年接受包头广播电视台《包头新闻》等栏目专访。2007-2022年连续16年被市公民无偿献血委员会评为“自愿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先后被卫生部、中华红十字总会评为“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奖银奖”、“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特别是2023年2月,他有幸成为全国37117名、内蒙古自治区220名、包头市31名“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的一员。
        虽然荣获“终身荣誉奖”,但他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当得知有白血病病人和外科手术病人急需血小板,当得知新冠疫情期间无偿献血人数下降导致血库库存紧张,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附近的献血小屋进行捐献。正是他的这份坚持,他的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影响带动着周围更多的热心志愿者,共同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捐献热血、挽救生命,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的号召
         每一位无偿献血者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与传颂。这不仅仅是关于勇气与奉献的叙述,更是社会温暖的生动展现。这些故事里,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爱心人士关注包头市中心血站献血者专访栏目,了解献血者的感人故事,感受献血事业的伟大意义。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推动献血事业的发展,让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