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是爱,是光:我中心工作人员邹蓉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时间:2024-12-27来源:青海省血液中心作者:青海省血液中心
       又到了年末写总结故事的时候,回想今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那么今天,也给大家讲讲今年在7月份发生在我们中心的一次让我非常感动的故事吧,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无偿献血服务部采血护士邹蓉,关于她的故事要从2023年说起。
       2023年9月,邹蓉在一次平常的献血后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4年3月,邹蓉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当被告知她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她是否愿意为对方捐献时,邹蓉既激动又高兴。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千里之外一个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的血液病患者的命运紧紧相连,她说,能有十个点位的匹配实在是太难得了,没有一丝犹豫,她就决定完成捐献。
      谈及本次捐献,邹老师笑着说:“我的家人唯一担心的是捐献后会不会影响我的身体健康,但是经过青海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耐心解答,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我的父亲尽管担心却也非常支持我,省血液中心的领导也为保障我捐献造血干细胞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没有其他顾虑,一心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
       7月11日,邹蓉开始了她的捐献之旅。连续4天的动员剂注射,每日抽血监测各项指标。虽然身体出现不适反应,但她说“没关系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
       作为一名医者,救死扶伤是天职。4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让邹老师见证了生命的可贵,也深刻理解了血液对于抢救和延续患者生命的重要意义。2021年,邹老师成为了青海省血液中心的一员,不同于医院里的生离死别和刀光剑影,这里只有一枚小小的采血针,一辆奔走于大街小巷,串联生命希望的爱心献血车,还有无数为爱奉献的热血英雄。
       无论什么岗位,为救助生命不懈努力,全力付出的本质并未改变分毫。再小的善意都是黑暗中照亮他人的光,邹老师不仅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在生活中也是坚持做慈善的爱心奉献者,多年来邹老师一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关注因病致贫群体并多次捐款,关注血液病患者,并志愿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她一直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默默帮助他人。 
       7月15日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日子。早上6点半,邹蓉就已经在医院开始各项检查了,8点半,采集正式开始,家人朋友,中心的领导都早早赶来陪伴在她的身边。
      邹蓉说虽然这几天都没有怎么睡,但是她特意打起精神化了淡妆,希望能用最好的状态迎来这个重要的日子。
       时间分秒过去,连续四个小时的采集已经让她精疲力尽,可是由于一项细胞数量不足,所以第二天还需要进行采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非常心疼,凝重的气氛中邹蓉微笑着说自己还可以坚持,邹蓉的父亲心疼地握着女儿的手说“加油闺女,既然咱们选择做了这个事就把它坚持做完。”
       7月16日,捐献再次开始,由于穿刺要求比较高,连续好几针都失败了,邹蓉抿着嘴唇,轻轻地告诉医护人员不要有压力慢慢试。  
      为了达到采集仪器要求,最终医生选择在颈部静脉采集血液,这需要捐献者保持颈部弯曲的姿势长达数小时。邹蓉欣然同意,采集开始。
      正在捐献中,一位陌生的大姐手捧鲜花走进房间,她快速地将花放在桌上,说“谢谢你!小姑娘。”就离开了。我们追上前一问才了解到她是隔壁病房的患儿家属,大姐眼中闪烁着泪光,听说隔壁有人在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不是捐给自己的孩子,但她作为病人家属感同身受,太感谢这样的好心人了,所以她订了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谢和敬意。
      大姐很快就走了,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下了泪水,邹蓉所做的事情是让另一个素昧平生的生命得以重生,来自陌生人的鲜花正是这个世界善意的循环。
      在毅然奔赴这场生命接力的大爱之行的同时,邹蓉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她决定将自己得到的补助全部捐献给红十字会先心儿童关爱项目。
      7月16日,邹蓉成功完成捐献。在捐献结束的时候,收到了来自中华骨髓库的鲜花和一封来自受捐者的亲笔信。
       作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袋生命的种子将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为数千里外的患者及家人带去新的希望。邹老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18052例、我省第80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这也是我省采集移植定点医院开展的第37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
      作家王小波说过“人的外表,其实什么都不是,皮囊而已,在时间里,皮囊终会老去,最后所有的光鲜都会被褶皱吞噬,而灵魂不会,这灵魂里包括你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还有你一生的思考。”
      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爱的灵魂会发光会发热,会号召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温暖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