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无偿献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用血安全

时间:2025-03-14来源:长沙血液中心作者:长沙血液中心

总会有网友发出“为什么无偿献血,用血时却要收取费用?”的疑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四条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简单来说,这些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价格,而是涵盖了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和运输等一系列环节的成本。
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免费用血权益
       根据《湖南省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临床用血费用报销工作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7月)规定,无偿献血者及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还可享受临床用血费用报销权益,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
       1.献血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血站献血的献血量累计计算,下同)累计在900毫升以上(含本数)的,献血者本人终身无限量报销临床用血费用。
       2.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含本数)以上不满900毫升的,献血者本人报销献血量三倍临床用血的费用。
       3.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下的,献血者本人报销献血量二倍临床用血的费用。
       4.除献血者本人按照前三款规定报销用血费用外,献血者亲属还可共计报销献血量等量临床用血的费用。
无偿献血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用血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为什么要实施无偿献血?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正解:血液安全。
血液安全是什么意思?说到底,就是为了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那么,无偿献血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安全,难道有偿献血就不能吗?确实如此。
       我们在献血前要经过一次体检,在业内称之为“初筛”,就是要满足献血的最基本条件,包括:血红蛋白、血型、乙肝、转氨酶等项目的检测。这些项目合格,才可以献血。在献血之后,还要检测另外四项:艾滋、梅毒、乙肝、丙肝。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这些项目中的每项都必须由不同检验人员、使用几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经酶免和核酸多次检验均完全合格后,血液才能用于临床。
既然检验如此严格,何必区分献血与卖血?只要检测合格,又何必担心血液安全与否?
跨不过的坎:窗口期
       “窗口期”是免疫学名词,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到血液中能够检验出病原体标志物之前的一段时间。在疾病窗口期,病毒在血液中虽然检测不出,但已经具有传染性。尽管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全世界尚无一种可以完全解决窗口期的方法。也正是因为这一难题的现实存在,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红十字会才力推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因为没有利益回报,献血者就没有必要隐瞒自身的不健康因素;反过来说,有偿供血,供者为了获取金钱,就有可能隐瞒自身的安全隐患。前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减少病患者因输血而感染疾病;后者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为,只有无偿献血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血液来源于健康人群。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偿献血的最大意义所在——为了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