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结合科研诚信的相关政策,从科研诚信的内涵、失信行为界定、管理原则、调查程序及国家治理体系等多个维度展开讲解。引用央视《今日关注:论文造假零容忍》视频资料深度剖析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学术论文买卖产业链”等典型案例,警示科研诚信失信的严重危害。随着各类“AI写作工具”的普及,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AI代写的现象,陈老师引用央视《大学生论文“AI味儿”渐浓,高校纷纷为AI工具使用“立规矩”》视频资料,指出当前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 AI 工具完成论文和作业,甚至出现伪造数据、篡改实验图像等学术不端行为。 活动最后,参训人员一致认为,本次培训通过深入解读科研诚信政策法规,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系统阐释了国家对科研失信行为的零容忍立场,为科研工作者规范开展学术活动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中心副主任雷登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科研诚信是中心输血医学科技创新的生命线。他对全体科研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在科研及论文写作全过程建立常态化科研诚信自查机制;二是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构建覆盖项目申报、成果审核、奖励评定等环节的全链条审查机制;三是要筑牢科研诚信意识,争做学术道德的坚定践行者和守护者。这些要求既体现了对学术规范的刚性约束,也为科研人员指明了提升科研诚信素养的实践路径。 青海省输血研究所输血科研“每月一讲”活动已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专项培训、学习分享等方式成功举办13期,下一步,输血研究所将引入学术沙龙等多维互动的学术交流新方式,为推动我省输血医学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