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700公里外的热血驰援:90后宝妈生死背后的血站真相

时间:2025-04-16来源:包头市中心血站作者:包头市中心血站

       提及“献血”这一词语,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是抗拒献血?是爱心接力?还是命悬一线?我想,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看到这一词语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触。
       前几天躺在床上刷短视频,看到这么一则报道“90后宝妈突发重病急需换血,50多名乡亲跨越700公里献血救重病女子”。作为一名血站的工作人员,我看到这一则报道后的第一反应不仅感动于乡亲之前的情谊,而且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若血站库存充足便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在这场鼓舞人心的接力中,这名女子需要换全血6~9次,也就意味着需要24000毫升~36000毫升的血液。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一名健康成年人每年固定献血2次,一次献血400毫升,累计献血30~45年才可以完成的献血量。“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的口号在这一刻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验证。
         如果社会上的热血青年多一些,那么社会上对血站缺血的戾气便少一分,随之产生的声音便不再是“献血后却用不上血,而是,只要需要血便能迅速得到满足”。
        这一视频的评论区里,有两条评论让我印象深刻。一条是关于献血时无偿,为什么用血却有偿的解释;另一条是关于献血者用血时,血费能否报销的实际印证。我感觉他们这两条评论对“血站的热点话题”有很好的现实举例,这些回答不是血站工作人员的解答,而是大家的切实体会。我把这两条评论放在这里,供大家阅读。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例如下面这条,这位发言者所说的问题是对血站互助献血的扭曲理解。
         其实互助献血也是为了保障临床用血的无奈之举。若血站库存充足,保障了危急重症及孕产妇等重点人员的血液供应,自然不会有互助献血这么一说。若优先给予可以择期使用血液的患者,而耽误一些在死神线徘徊需要血液救命的患者,那这一后果谁来承担?难道最终的解释只是一句“因为他是无偿献血志愿者及其家属”?那么这句解释在生命面前,未免也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吧。当然,如果是同等情况下,无偿献血志愿者及其家属肯定会优先用血。
         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您,献血者!”同时,也欢迎广大健康适龄市民积极加入爱心接力,让小爱成就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