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热血丹心三十载 守护生命向未来——百色市中心血站建站30周年特别报道

时间:2025-05-10来源:百色市中心血站作者:秦也
       从1995年第一袋带着体温的血液被郑重封存,到如今每年保障全市医疗机构近4万人、1800万毫升临床用血需求,百色市中心血站在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委的准确指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走过了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的壮丽征程。值此建站30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望这条用热血铺就的生命之路。
一、破茧成蝶
从"17个人的坚守"到现代化血站
       1995年5月,当首任站长岑忠谋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在临时安排的几间办公室、不足230平方米的卫生防疫站旧办公楼外挂起“百色地区中心血站”的牌匾时,这个革命老区的血液事业正式启航。
       初创时期,全站仅有香港红十字会捐赠的1台酶标仪和1台老式离心机、3台储血冰箱,操作台是临时搭建的采血车是临时租用的面包车,下乡采血常常需要自备干粮。1996年记录簿上还留存着这样的文字:“今日赴田阳采血,遇暴雨车辆抛锚,全体人员冒雨推车两公里,有幸准时抵达采集点。”
       1999年3月5日,血站搬迁到百色城区拉域二组,租赁一栋三层楼的出租房作为业务办公楼使用,一些设备只能靠广州血液中心捐赠来解决。2002年,随着百色撤地设市,百色地区中心血站更名为百色市中心血站。
       2004年6月,血站由百色市城东路拉域开发区搬迁至进站大道左侧C区(百色市右江区翔云路30号)新国债业务大楼办公,业务用房面积为2482平方米。
       2005年6月28日,血站建站十周年之际,利用国债项目建成的建筑面积2482㎡的业务大楼竣工使用,结束了业务用房长期依赖租赁的历史。血站从此走上快速稳步发展的历史阶段。
       2011年5月8日,百色市首个固定捐血屋——中心城区捐血屋在一片喜庆的欢呼声中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百色老区没有固定捐血屋的历史。百色人民盼来了更安全、更明亮、更宽敞、更舒适、更便利的献血环境,也为开展百色市成分采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年,全市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总量同比提升明显,充分体现了固定捐血屋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推广和带动引导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百色市中心血站不仅人才队伍、设备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采供血服务能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多项业务指标位居全区前列。目前血站职工有116名,配备了干净、整洁、卫生、宽敞的工作环境,温馨、便捷、安全的捐血车和捐血屋,多台大型低温高速离心机、大型自动化检验设备设施、专业储血冷库、齐全的实验室,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运行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2024年度,年采血46971人次,采血总量1736.435万毫升;其中全血43726人次,采血量1612.715万毫升;单采血小板3245人次,采血量6186治疗量(约合123.72万毫升);各项指标排在全区第五。
       期间,百色市先后5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百色市中心血站获全国文明单位、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三八红旗集体、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二等功集体、百色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直卫生健康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中心城区捐血屋连续荣获“全国表现突出采血班组”,图书馆捐血屋荣获“全国最美献血点”。
二、技术革新
从“全血时代”到成分输注的精准革命
       翻开泛黄的《采血操作手册》,第一代血站人廖红梅回忆:“建站初期我们只能采集全血,能制备的血液成分类型也很少,无法满足临床用血的多样化需求。”2005年后,血站先后引进了多项先进技术:血细胞分离机开启了成分输血新时代,单采血小板采集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大型离心机、先进分离制备技术的使用让血站可以制备25种血液成分制品,完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血浆病毒灭活技术、核酸检测技术、更是使输血风险降至最低,建站至今还未发生输血传播疾病的情况。
       在实验室检测技术领域,血站实现了三级跳:1995年血站成立之初,血液检测均为手工操作。2000年之后陆续引进全自动检测设备,逐步替代人工操作。特别是2016年以后,核酸检测全覆盖,实验室建立核酸检测体系,引入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后,极大地降低了“窗口期”感染的风险。现任检验科主任马海燕展示着实验室的全自动化检测设备:“我们现在依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要求,完成所有项目的全自动化检测。每份样本要经过两次血清学检测和一次核酸检测三道工序把关,确保每一份血样的检测结果安全有效。”
三、热血长城
69万人次献血者铸就生命丰碑
       在血站建立的“热血英雄”榜单里,记录着这样一串数字:30年累计采集血液24832.6315万毫升,69.0962万人次伸出手臂,其中Rh阴性血型(稀有血型)献血者登记达668人。“热血英雄”第一人吴武平,坚持献血23年,总献血量达74600万毫升。
       高校捐血车前的长龙已成为城市风景。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自发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学院累计献血39912人次,献血量超1210.6684万毫升。百色学院师生更是积极投身献血公益,学院累计献血40587人次,献血量超1224.0589万毫升;更是创下了年献血超5000人次的区内少有记录。
       如今,全市献血次数超100次的“热血英雄”就达32名,无数的新献血者受到鼓舞和感召,相继加入献血队伍。他们用自身无私的坚守和奉献,谱写着一个个革命老区的新传奇;他们用充满爱意的热血和青春,编织了一道道水岸红城的新风尚。
四、智启未来
打造桂西血液安全新高地
       站在新起点,血站构建的“红色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中心城区捐血屋、图书馆捐血屋、翔云捐血屋先后落地主城区,服务主城区各个部门、单位、企事业和广大群众;田阳区捐血屋、田东捐血屋、平果市捐血屋、靖西捐血屋相继建成,服务老区广大群众。德保捐血屋也即将落地,其他县(市、区)有定期安排流动捐血车街头采血。全市范围内献血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越来越高,340万老区群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与日俱增,无偿献血公益社会氛围持续向好。
       作为构建“智慧血站”样板的翔云捐血屋位于百色市中心血站站内,配置了无线网络、智能采血秤、智能手表系统、智能采血及自助服务系统等先进且完善的献血服务基础硬件,具备献血者来访信息主动提醒、献血者献血期间呼叫服务主动提醒、人脸识别以及多重采血报警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献血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十载春秋,染就热血长河;九万里风鹏,正举生命方舟。从右江两岸到云贵高原,从手工记录到数字赋能,百色市中心血站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当全市献血人数墙亮起第70万颗爱心,我们预见,这条用爱与希望铺就的生命之路,将会向着更快、更远、更高、更好的未来不断延伸,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