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童眼探奇 热血连心:萌娃的血液中心研学之旅

时间:2025-05-29来源:青海省血液中心作者:青海省血液中心 青海省输血协会
       一场春雨过后,5月4日的西宁空气清新湿润。在这样充满诗意的日子里,西宁市玉井巷小学联合青海省小记者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三年级17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走进青海省血液中心,开启一场探索生命奥秘、感受爱心传递力量的科普实践之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科普实践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走出书本,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揭开血液神秘的面纱,领悟献血的深远意义。刚踏入血液中心,各种新奇知识便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他们的小脑袋里瞬间冒出许多疑问:“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献血对身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大人们捐献的血液是怎样帮助到病人的呢?”这些问题在他们心中打转,眼神中满是渴望得到答案的期待。
       在血液中心一楼大厅,讲解老师用生动细致、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清晰了解到青海省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历程。珍贵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数据资料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使他们对这项伟大公益事业有了初步认知。看到大厅内排列整齐的无偿献血爱心大使照片时,他们眼中流露出对献血者勇敢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由衷敬佩,仿佛在心底埋下一颗爱心的种子。
       来到供血科,讲解老师分别详细介绍什么是血浆?血小板怎么是黄色的?还在机器里来回摇晃?保存的温度都是多少?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还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目光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走进血液成分制备区,先进的仪器设备有序运转,严格的操作流程彰显着科学的严谨。讲解老师耐心的讲解,让孩子们明白采集到的血液经过一系列复杂制备工序,可以制备成不同成分的血液,去救治不同的患者,促使他们可以早日得到康复,每个环节都关乎临床救治安全,每份血液都承载着生命希望。
       八楼明亮的会议室里,欧老师的无偿献血知识讲座正式开始。孩子们挺直腰板,小手紧握彩色铅笔,聚精会神地盯着讲台。
       欧老师每说出一个关于血液的新知识,台下便响起 “沙沙” 的书写声。有的孩子歪着头,将要点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还不忘标注关键词;有的孩子边记边抬起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讲解员,生怕错过任何细节;还有的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刻举起小手,在得到解答后,脸上绽放出恍然大悟的笑容,又急忙低头补充笔记。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活动中精心安排了知识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小手如雨后春笋般高高举起。“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您问我!”“老师老师,我妈妈献过血!”“三江同根,血脉同源,这个我进门记住了!” 孩子们充满童趣,面对欧老师的提问争先恐后的抢答。课堂上,孩子们学习氛围欢乐,对献血也有了自己的理解,纷纷拿起手中的知识手册说,我们回家去给爸爸妈妈讲无偿献血,五一一起去献血屋献爱心。
       孩子们收获满满,兴奋地分享道:“这次科普实践教育活动,我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原来血液里有这么多奥秘!我以后也要做一个爱心使者,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 孩子们的班主任也感慨万千,表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意识的种子,希望孩子们能将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关爱延续下去。作为成年人,我们不仅要自己参与献血,更应该成为无偿献血的宣传员,带动更多人加入这项公益事业。 这种“大手牵小手,爱心共传承”的模式,让公益的力量在代际间传递,温暖而坚定。
       青海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更多的学校和社会团体走进血液中心,了解血液知识和无偿献血事业,共同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传递社会正能量贡献力量。此次科普实践教育活动为西宁市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增添了亮丽色彩,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传递爱与温暖,为他们的成长礼献上了一份特殊而珍贵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