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广州血液中心:陈杰生退休不褪色,他的血液仍在为生命“加速”

时间:2025-06-24来源:广州血液中心作者:广州血液中心
 
5 月 12 日,献血者陈杰生最后一次献血

       献血者陈杰生有着多重的身份,退休前他既是广州医科大学的教职工,同时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多年来他身影一直活跃在各个献血场景。5 月 12 日国际护士节这天,他在北京路献血屋捐献了最后一次全血。出生于 1964 年的他即将年满 61 周岁,已超过我国规定的最大献血年龄。献血后,他在朋友圈写下:“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多年来,他一直保持无偿献血的善举,共捐献全血 15600 毫升,相当于 3 到 4 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

      一个决定,温暖无数家庭。陈杰生第一次参加献血是 2001 年 9 月,当时学校组织了献血活动。从那以后,他每年都会参加献血。2012 年起,他更是坚持每年献血两次。这份坚持和奉献多年来备受肯定,他先后获得了 4 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以及多次的省、市无偿献血奉献奖。从以前的无偿献血本到现在的电子无偿献血证,密密麻麻的记录见证着一位热心市民几十年的热血征程,也见证了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
       谈及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的初心,陈杰生坦率道:“一是作为退伍军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奉献自身力量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作为医务工作者,深知血液在临床医疗急救中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我更应该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献血;三是从个人和亲属的角度出发,这也是一种未雨绸缪之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我国提倡献血的年龄范围是 18-55 周岁,55 周岁之前献血次数超过 3 次且身体健康者可延长到 60 周岁。因此,已经退休的陈先生仍可以在献血座位上延续自己的善举,将自己的健康血液奉献给有需要的人。他献血已有 25 个年头,酷爱运动的他保持自律的生活方式,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即使在 60 岁,他依旧可以完成高难度的 “手倒立” 体操动作和 “鹤禅式” 瑜伽动作。他狠狠地粉碎了 “献血后身体会变虚”“献血损害健康”“年纪大不适合献血”“献血会变胖” 等误解。每次献血,他都会记录自己的经历,逐步带动身边以及 “朋友圈” 中更多人了解并参加无偿献血。他鼓励大家在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陈先生是广州医科大学献血组织者,每一次献血活动都落实每一个环节。每次他在现场忙完组织工作后,也会挽起衣袖捐献热血。他说:“我早年就在学校组织无偿献血,自己组织就带头献,习惯了就坚持下来了。通过献血平台,我达成了自己为社会尽微薄之力的愿望,感觉献血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血袋不会说话,但生命会记得;献血证虽小,但善意很大。43 次全血,15600 毫升,他安静地续写着这座城市的生命编年史。感谢每位无名英雄,携手用涓涓暖流浇灌希望之花,让广州的肌理因爱而鲜活,让生命的长河因奉献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