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搜索
加入协会
会员登录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无偿献血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分支机构活动
全年活动预告
首页
关于协会
党建工作
理事长致辞
协会介绍
机构设置
自律维权
总结计划
大事记
协会荣誉
栏目责任人
协会活动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会员新闻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国内外动态
我要投稿
协会微信工作群目录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部门和地方规章文件
标准
团体标准
境外标准和指南
光荣榜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协会和会员荣誉
专业活动
分支机构活动
日历表
血液科普
专家共识
输血医学与技术
论文投稿
职业发展
在线教育
向专家提问
招贤榜
专业期刊
文章书籍
会员专区
会员登录
加入协会
会员学习
首页
>
协会活动
>
会员新闻
>
无偿献血
党校人沈卫锋无偿献血24载
时间:
2025-06-26
来源:
陕西省血液中心
作者:
陕西省血液中心
2001年的冬天,西安东郊的军校里,年轻的士兵沈卫锋趁着周末请假进城。走在西安五路口街头,一辆白色的采血车吸引了他的目光,车身上“无偿献血,无尚光荣”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入伍时的口号忽然浮现在他脑海中。既然献血也是光荣的事,何不试试?他大步走上采血车,挽起袖子。当针头刺入手臂时,他下意识地绷紧了肌肉,但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想到这些血液或许能挽救某个陌生人的生命,紧张感渐渐被一种踏实感取代。
“第一次献血,说不紧张是假的”,沈卫锋笑着回忆,“但想到能救人,那点疼就不算什么了。”
这一坚持,就是24年......
从军营到地方,从战士到党校班主任,身份在变,但那份热忱始终未改。他献血的足迹遍布陕西、河南、武汉多地,累计献血39次,总量达15000毫升,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汶川地震时,他捐出半个月工资;驻村扶贫时,他自掏腰包3000元帮贫困户发展产业,因山高路远,山路崎岖,沈卫锋把家搬进了山村,独自驻守村子两年时间,助贫扶贫,从未离开;疫情期间,他连续值守社区40多天。“做不了惊天动地的事,就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是沈卫锋常挂在嘴边的话。付出总会有回报,他先后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驻村联户工作优秀个人;2018年度首届洋县“脱贫攻坚十大好青年”、陕西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光荣称号。
献血,是他坚持最久的“小事”。
2015年冬天,沈卫锋被派驻汉中市洋县纸坊办白石村任第一书记,他在新闻上看到一则求助信息:一名产妇大出血,急需血小板。他立刻请假赶往汉中市血站,在采血机旁一躺就是两个小时。“那天特别冷,但想着有人等着我的血救命,身上再冷心里也是热的。”
在他的影响下,哥哥也成了固定献血者,同事朋友中越来越多人加入献血队伍。有年轻干部问他:“献这么多血,不怕伤身体吗?”他拍拍胸脯:“看我像有事的样吗?科学献血利人利己,这才是真正的善心善举!”沈卫锋也十分热爱运动,跑马拉松也是他常年一直坚持的事,他总说,献血和锻炼是相辅相成的,能互相促进,都是件好事情,要长期坚持。
2025年6月11日,临近世界献血者日,沈卫锋再次走进西安市中心血站献血大厅。当熟悉的针头第39次刺入血管时,他忽然想起24年前西安街头那个犹豫的年轻士兵。“如果当时没上那辆采血车,现在会少救多少人呢?”想着想着,他嘴角扬起微笑。
血袋渐渐充盈,如同他24年来未曾冷却的热忱。这份流动的赤诚,早已在时光里酿成最珍贵的生命礼物——无需勋章见证,每一滴热血都是无声的誓言。生命或许就是这样,你给予的每一份温暖,最终都会流回需要的人的脉搏里。24年,15000毫升,39次伸出手臂……数字在不断累积,爱不断延续.
上一篇:
广西献血者服务“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升级——广西血液中心:首例通过“广西用血减免平台”实现血费异地直免
下一篇:
热血映初心,生命共接力——劳模与职工用爱心为党庆生
返回
欢迎登录
使用会员帐号登录
看不清?
点击更换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加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