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感谢您,献血者】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田宗程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事迹

时间:2025-07-18来源:包头市中心血站作者:包头市中心血站

       为了更好地弘扬无偿献血精神,让更多人了解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和献血事业的重要性,包头市中心血站特别开设了献血者专访栏目。本栏目通过深入挖掘普通人的献血事迹,展现他们背后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以此激发更多人的献血热情,推动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通过这些献血者的真实故事,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献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深远影响。无论是对于献血者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献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力量。它不仅能够挽救生命,更能够传递爱心和希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献血者介绍
田宗程:
在包第一次献血时间:2016.09.01
在包总献血次数:34次
在包累计献血总量:13600ml
人物小传:田宗程,一位普通的包头市民,自2016年首次登上献血车起,9年间以34次献血记录在鹿城大地书写生命温度。从初尝献血遭母亲反对,到父亲用血报销化解家庭误解,他以行动诠释坚持的力量。跨越包头、北京、恩施三地的献血足迹,见证着这位普通人将善意化为血脉相连的守护。他常说:"一袋血,就是一份生的希望。"
志愿者风采
       在包头,有这样一位平凡的英雄:自2016年首次献血以来,在包头累计献血34次,献血足迹遍布包头、北京、湖北恩施等地,他就是田宗程。这份看似简单的履历背后,藏着他用热血书写的坚持,以及一段从误解到理解的温情故事。
        2016年5月的一天,阳光正好,一辆包头市中心血站的大巴车静静停靠在路边。彼时的他正散步经过,目光与车身上的字样相遇,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没有太多犹豫,他走上了那辆车,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献血。采血针刺入皮肤的瞬间,或许有过一丝紧张,但看着血液缓缓流入血袋,一种莫名的踏实感悄然涌上心头。
        然而,这份初体验并未得到家人的认同。母亲得知后,担忧与责备交织在她的话语里。在传统观念中,“献血伤身体”的想法根深蒂固,母亲的反对是源于骨子里对孩子的疼惜。为了不让母亲忧心,他暂时停下了献血的脚步,将这份心意悄悄藏在了心底。
        转折出现在父亲生病那年。当时,父亲因治疗需要大量用血,而他过往的献血记录此时发挥了作用——凭借相关凭证,部分用血费用得以报销。这个实实在在的帮助,成了他向母亲解释的契机。他一点点讲述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说起那些躺在病床上等待输血的陌生人,母亲眼中的坚冰渐渐融化。从最初的坚决反对,到后来的默默支持,理解在一次次沟通中慢慢生长。
        重新拾起这份坚持时,他的内心更加笃定。无论是在湖北恩施出差时路过的献血点,还是在北京游玩时偶遇的流动采血车,亦或是回到包头后常去的固定献血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总会主动上前。9年时间里,单是在包头,他的献血次数就达到了34次。每一次挽起袖子,他都知道,这袋血液可能会在某个危急时刻,流进另一个人的血管,为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带去希望。
          “没想过要做什么大事,就是觉得能帮上别人,挺开心的。”谈及坚持的动力,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在他看来,献血不过是普通人能为这个世界做的一点小事,却能让素未谋面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如今,9年过去,献血早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只要身体允许,这份坚持就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他始终相信,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能汇聚成照亮他人生命的光,而这份光,值得用一生去传递。
爱的号召
        每一位无偿献血者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与传颂。这不仅仅是关于勇气与奉献的叙述,更是社会温暖的生动展现。这些故事里,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爱心人士关注包头市中心血站献血者专访栏目,了解献血者的感人故事,感受献血事业的伟大意义。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推动献血事业的发展,让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