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搜索
加入协会
会员登录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无偿献血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分支机构活动
全年活动预告
首页
关于协会
党建工作
理事长致辞
协会介绍
机构设置
自律维权
总结计划
大事记
协会荣誉
栏目责任人
协会活动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会员新闻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国内外动态
我要投稿
协会微信工作群目录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部门和地方规章文件
标准
团体标准
境外标准和指南
光荣榜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协会和会员荣誉
专业活动
分支机构活动
日历表
血液科普
专家共识
输血医学与技术
论文投稿
职业发展
在线教育
向专家提问
招贤榜
专业期刊
文章书籍
会员专区
会员登录
加入协会
会员学习
首页
>
协会活动
>
会员新闻
>
无偿献血
洛阳:生命线上的“热血摆渡人”——记洛阳市嵩县人民医院输血科张志伟26年无偿献血之路
时间:
2025-08-22
来源:
洛阳市中心血站
作者:
洛阳市中心血站
清晨五点半,天还未透亮,52岁的张志伟轻轻掩上家门。他要去赶一天中第一班从嵩县开往洛阳的长途车。这样的行程,他已坚持了七年——只为奔赴160公里外的纱南献血屋,捐献单采血小板。“这一次是第89次献血,也算是我给自己医师节的礼物。”他说。
一袋血,一颗心:从医者的“本能”到生命的“接力”
1999年5月14日,张志伟第一次伸出手臂,献出200毫升全血。那时他还只是医院里一名普通的年轻职工,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目睹了太多因缺血而陷入绝望的家庭。“家属在走廊里哭,你在旁边站着,怎么能无动于衷?”他说:“我们穿白大褂的,比谁都清楚一袋血意味着什么。”
从那时起,他坚持每年两次捐献全血,如同履行一场无声的誓言。2017年,当听说“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更重要,但捐献条件更复杂、更需要坚持”时,他几乎毫不犹豫地说:“那我来。”
160公里,128个治疗量:一个人的“热血远征”
由于嵩县当地无法采集血小板,他必须每月两次前往洛阳。这一路,单程两个半小时,清晨出发,晌午才能返回。夏天尚可,冬天摸黑起床,“出门那一瞬间,冷风一吹,确实犹豫过。”他笑了笑,“但一想到那头可能正有人等着这袋血小板救命,脚步就停不下来。”
七年来,他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128个治疗量,相当于128次为危重患者提供了生命的“应急弹药”。若把他26年来捐献的5000毫升全血与血小板折算成救治单位,足以改变上百个家庭的命运。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热血背后的“传承效应”
在他的感染下,当护士的妻子、上大学的儿子也相继成为固定献血者。科室里的年轻人看他一次次拿着献血证回来,也从好奇变为敬佩,陆续有人结伴加入献血队伍。
“张老师不太会说大道理,但他伸出手臂的那一刻,比什么动员都有力。”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说。
“你不只是抽走一袋血,你是送出一条命”
尽管有人不解——“又没补贴,图什么?”——但他从未解释太多。直到有一次,一位白血病患儿的母亲在输血科门口突然向他鞠躬致谢,他那一刻才清晰地说出:“你能感觉到你这袋血,是真的能让人重新站起来的。”
作为天天和血液打交道的输血科工作人员,他比谁都明白血液的不可替代和无可替代。“从我的身体,流进你的身体——这不只是医学,这是一种生命的对话。”
血永远在路上,他也永远在路上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张志伟完成了他的第89次献血。他没有停下的打算。“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到不能献的那一天。”
他说他不是英雄,只是一个“穿白大褂的摆渡人”,在生命的长河上,摇着他的船,一次又一次,把希望渡去对岸。
而他更期待的,是某一天,当他也站在河边,能看到渡船满江、千帆竞发——那是他相信一定会到来的,更多人伸出手臂的明天。
上一篇:
长春|吉林省输血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下一篇:
从献血者到受血者:无偿献血的温暖回馈
返回
欢迎登录
使用会员帐号登录
看不清?
点击更换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加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