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无创锌原卟啉筛查为献血者缺铁性贫血的二级预防提供机会

时间:2025-08-18来源:广州血液中心作者:翻译:钟笔 校对:欧阳剑

 

在献血过程中尚无有效的筛查手段能够在贫血发生前检测出铁缺乏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持续的铁缺乏最终会导致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只有在献血者发展到IDA时,血红蛋白(Hb)值才会降至合格标准之下,导致献血者在献血前的血红蛋白检测环节被通知延迟献血,而被延迟献血会显著降低献血者再次参与献血的意愿。因此,早期识别并有效缓解铁缺乏不仅对献血者的健康至关重要,还能有效减少献血者因检测不合格而被延迟献血的情况,进而避免献血者资源的流失。然而,目前尚无实用、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能够在铁缺乏的早期阶段就发出预警,提示其正逐渐发展。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一种新型光纤设备通过采血管(NI-tubing)和唇部组织(NI-lip)非侵入性测量锌原卟啉(ZnPP)的可行性。该方法用于在献血过程中血液流经透明采血管时测量全血中的锌原卟啉(ZnPP)。该方法操作简便,工作人员只需将适配器固定在软管上,并在采血开始时启动测量,几秒钟内即可获得结果。

该研究主要发现包括:1. NI-tubing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参考测量的ZnPP值高度一致(Spearman Rho = 0.938),且一致性良好(一致性界限为12.2 μmol ZnPP与血红素摩尔比)。2. 使用65 μmol ZnPP与血红素摩尔比的临界值,非侵入性采血管法测量能够识别100%的IDA献血者和38%的IDE献血者,而毛细血红蛋白测量未能识别出任何IDE者。

NI-tubing法测量是一种简单且准确的方法,可以将非侵入性ZnPP测定纳入常规血液采集流程中,从而为献血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因此,ZnPP筛查在献血者的铁缺乏症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来源:广州血液中心

翻译:钟笔

校对:欧阳剑

Non-Invasive Zinc Protoporphyrin Screening Offers Opportunitie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in Blood Donors

DOI: 10.1159/000528545

点击进入:英文原版PDF查询下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