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一声“妈妈”,拉近了周柳和杨梅之间的姐妹情谊。因为她们的两个儿子是同班同学,起初的点头之交,逐渐发展成了分享生活点滴的挚友。随着无偿献血的暖流涌动,她们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动人。
周柳与无偿献血的缘分始于2018年。从最初的全血捐献,到后来成为固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她的爱心足迹从未停歇。截至目前,她已累计捐献全血1900毫升,机采血小板40次,总计79治疗量。对于周柳而言,挽起袖子的那一刻,不仅是在传递血液,更是在传递生的希望。“每次想起这些血小板可能会流入急需帮助的人体内,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这份坚持也悄然影响着身边的人。杨梅与机采血小板的相遇,带着几分偶然。第一次走进血站时,她自然提起献血的话题,毫不犹豫地说:“我的好朋友周柳也一直在这儿献呢。”正是这种对朋友的信任与认同,让她对无偿献血多了一份亲近感。
从血站回家后,杨梅立刻给周柳打了电话:“下次你去献机采血小板时,带上我吧。咱们还可以把孩子们也带上,让他们当回小志愿者,体验这份温暖。”周柳欣然答应,一个关于爱与传承的约定就此定下。
周柳坚定这份爱心的原因,还有一段亲身经历。她的另一位朋友不久前患上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多次需要输血。正因为有了血库的储备和无偿献血者的爱心,朋友才能够及时获得救治。“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献的每一份血,都可能成为他人的‘救命稻草’。”
如今,周柳和杨梅常常一起出现在血站,挽起袖子捐献机采血小板;她们的孩子则穿上小小的志愿者马甲,帮助整理资料和引导方向。从校园里的闺蜜,到献血路上的“战友”,再到带着孩子传递爱心的母亲,她们用行动证明:善意可以传递,希望能够延续。那些流淌在血管里的温暖,终将汇聚成照亮生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