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献血

时间:2025-09-03来源:廊坊市中心血站作者:廊坊市中心血站

       在生活中,总有一群人,在你目光不及的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虽平凡,却不普通,他们凝聚起厚重的温情,用恒心奉献热血,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为众多生命奇迹续写篇章。
       初秋的霸州,晨雾尚未散尽,连片的玉米地铺展着浓绿,微风拂过,裹挟着清甜的乡土气息。郭雨先早早起身,穿过这片熟悉的玉米地,准时来到霸州献血屋。自2019年第一次踏入献血屋,这份“举手之劳”便成了他坚守七年的习惯。如今,献血证早已攒了厚厚一摞,累计献血量达34400毫升。对他来说,间隔期满就去献血,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从未想过会有任何回报,唯一的心愿就是让自己的热血能够帮助到那些素不相识的生命。今年夏天,父亲突发腿疾需手术,关键时刻,郭雨先多年的献血善举派上了用场,父亲不仅在手术时享受到优先用血,术后还顺利办理了血费减免。看着逐渐恢复健康的父亲,他感慨道:“以前总觉得献血是帮助别人,没想到关键时候帮了自家。”眼里的欣慰,更坚定了他继续用热血传递温暖的决心。
       八月,天空澄澈如洗,明亮的蓝色向远方铺展。盛夏的灼热逐渐褪去,风里开始带上隐约的凉意,将片片云絮轻轻推入无边的碧空。燕郊献血屋的门又一次被推开,尹俊东的身影再次出现。这位来自江苏无锡的年轻人,与献血的故事始于三河燕郊。2025年3月,在这座北方小城的街头,他第一次伸出手臂,献出全血400毫升。自那一刻起,助人的温暖,便在他心里悄然生根。三个月后,他再次走进这间爱心献血屋,从容坐上采血椅,挽起衣袖,完成了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血小板的采集过程更为漫长,当针头轻柔刺入血管,他的目光依然沉静,语气平和:“能帮助更多人,多等一会儿也值得。”窗外天色湛蓝,流云舒缓,时间仿佛也为他放慢了脚步。一份善意,两次奉献,一切安静地融入这座小城的脉搏——那是生命的温度,也是平凡之中最明亮的坚持
       金秋的微风裹挟着固安街巷的烟火气,轻轻吹进固安献血屋。这里是公司职员王志杰的“特殊打卡点”。2022年10月3日,带着些许忐忑与期待,他第一次走进这里,成功捐献了2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医护人员细致的讲解渐渐消散了他的紧张。当得知这份血液能够为急需的患者重燃生机,一股沉甸甸的使命感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不用做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我的点滴付出,或许就能让别人多一分希望。”这句话,他常常说起。如今,他已累计捐献2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一袋袋殷红的血液,仿佛秋日里的微光,汇聚成温暖的生命暖流,不仅将他的善意写入城市的记忆,也为固安这座城市,添上了最动人的一笔温暖注脚。
        八月底的风已带上秋日的清冽,掠过街边几片早黄的叶。阳光透过采血室的玻璃,轻轻落在李晨云和女儿李锦瑞并肩坐着的采血椅旁,铺开一层淡而暖的光晕。46岁的李晨云从2018年开始献血,转眼五年已过。累计捐献2000毫升全血,在他看来只是平凡小事,但在女儿眼中,父亲手臂上那些淡淡的针痕,比任何勋章都更耀眼——那是她心里英雄的样子。刚结束高考的李锦瑞,把白T恤的袖口卷得老高,眼神里交织着紧张与期待。“献血小板可以帮助血液病患者,比在家刷手机有意义得多。”她望着导管中缓缓流动的血液,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如同石子落入静水,漾开涟漪。这一刻,父女俩以臂膀为桥,让奉献随血脉悄悄传承。最动人的传承从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将善意沉淀为日常,让温暖随时间自然生长,比初秋的阳光更绵长、更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