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搜索
加入协会
会员登录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无偿献血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分支机构活动
全年活动预告
首页
关于协会
党建工作
理事长致辞
协会介绍
机构设置
自律维权
总结计划
大事记
协会荣誉
栏目责任人
协会活动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会员新闻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国内外动态
我要投稿
协会微信工作群目录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部门和地方规章文件
标准
团体标准
境外标准和指南
光荣榜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协会和会员荣誉
专业活动
分支机构活动
日历表
血液科普
专家共识
输血医学与技术
论文投稿
职业发展
在线教育
向专家提问
招贤榜
专业期刊
文章书籍
会员专区
会员登录
加入协会
会员学习
首页
>
协会活动
>
会员新闻
>
无偿献血
把济南的“志愿红”带到青岛,大一新生李一鸣的献血“开学仪式”
时间:
2025-09-08
来源:
青岛市中心血站
作者:
青岛市中心血站
2025年9月5日,在青岛市中心血站的献血大厅,5个治疗量的黄色血小板混悬液缓缓流入血袋。18岁的李一鸣侧头看向身旁的父母——母亲宋娟、父亲李志勇正在和他一起献血,一家三口的青岛之旅也即将热血开启。今天,他将以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新生的身份报到,而这场一家三口的献血,是他为自己准备的最特别“开学仪式”,更是他把济南“志愿红”带到青岛的第一步。
从1人到700人——济南街头“志愿红”的青春搭建者
李一鸣与“志愿红”的故事,始于2019年的初一。彼时,他看着社区里散落的垃圾、独居老人的落寞,揣着零花钱买了垃圾袋,一个人跑遍小区开展“垃圾‘袋’回家”环保行动——这便是“李一鸣志愿服务队”的雏形。没人能想到,这个最初只有1人的“小队伍”,会在6年后成长为年组织活动超百场、累计服务时长超50000小时的温暖集体。高中进入济南第一中学后,他牵头将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成立了“济南一中信和志愿服务队”,把公益触角伸得更远:高考前,他带着队员搭建应急物资站,为忘带准考证的考生紧急打印材料,给低血糖考生递上热面包,还定制55个对应考场的号码牌,确保考生物品零差错;寒冬里,“衣旧情深送爱去乡村”项目将市民捐赠的衣物分类整理,送到偏远山村孩子手中,该项目后来斩获2024年相关赛事金奖;盛夏时,他发起“为环卫工撑伞”行动,在济南街头设爱心饮水点,红马甲成了城市里最亮眼的风景。6年间,服务队累计组织志愿服务300余场,他个人也收获历城区最美志愿者、济南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但他总说:“最骄傲的不是拿奖,是看到队员从30人、200人变成700人,大家都愿意跟着做有意义的事。”
热血为约——从成人礼到入学前的坚守
在李一鸣的志愿字典里,“热血”是刻在骨子里的承诺。13岁那年,他在朋友圈晒出父母并肩献血的照片,郑重写下“等我18岁,一定要像爸妈一样”——母亲宋娟是坚持13年、献血120次的“先锋”,父亲李志勇21年献血79次,这样的家庭氛围,让“奉献”早早融入他的成长。2025年4月5日,刚满18岁的他,在济南长清大学城献血屋兑现承诺:以无偿献血作为成人礼,还特意带上服务队的队员一起献血,一个人献是温暖,带动更多人献,才是志愿精神的传递。当天,齐鲁工业大学经管学部书记姜洪雷、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处长孔祥磊等榜样到场见证,服务队成员举着“告别年少,奔赴成年,以热血为笔,在十八岁的扉页,书写滚烫人生!”的横幅,把献血屋变成了公益宣传现场。而高考结束后,李一鸣的生活被两件事填满:送外卖攒大学学费,和坚守志愿服务。即便穿梭在济南街巷送单,他也没耽误7月5日的血小板捐献——那是他首次献血满3个月的日子,就像高考冲刺阶段仍带队进社区服务一样,他说:“志愿服务不能停,这是我们队的规矩。”
山
东
科
技大学
新
征
程——把“志愿红”种进大学校园
这场青岛的献血“开学仪式”,对李一鸣而言,不只是身份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更是他把志愿初心与大学新生活结合的起点。作为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新生,他早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就开始琢磨如何让专业为志愿添力。就像他曾说的“青春不止分数,更有温度”,如今这份温度有了新的承载:用实验室里的知识,让公益做得更扎实。他想着,以后在专业课上学到的环保技术,能帮上之前服务队的垃圾分类项目。高中时组织“垃圾‘袋’回家”,更多是靠人力分拣,要是能用上应用化学里的物质分离知识,说不定能让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更精准、回收效率更高;而生物化学相关的课程,还能帮他解答身边人对献血的疑问——比如有人担心献血伤身体,他可以用专业知识科普“血小板的再生周期”“科学献血对健康的益处”,就像18岁成人礼时带动高中同学献血那样,在大学里也想拉着新同学一起了解公益、参与公益。
9月5日,李一鸣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校园,胸前的团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从济南的一人微光,到青岛的热血延续,这个大一新生的青春,从来不止有试卷上的分数,更有藏在红马甲里、融在热血中的温度。而这份“志愿红”,也终将在山科大的校园里、街头巷尾,开出新的温暖之花。
上一篇:
爱心汇聚 热血传递—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下一篇:
今日份的正定,有点“暖”
返回
欢迎登录
使用会员帐号登录
看不清?
点击更换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加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