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扬州有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在手术过程中累计输入了红细胞悬液36.5U、血浆4950ml、血小板4个治疗量以及冷沉淀97.75U。单看这些数字,我们可能仅会觉得数量惊人,然而实际上,每一单位血液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献血者的爱心与力量。那这些数字的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红细胞悬液36.5U,重建“氧气运输线”
在我国,1单位(U)红细胞悬液一般由200ml全血分离获得,36.5U约相当于7300ml,接近14瓶500ml矿泉水的总量。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量通常为200ml——400ml,那么,获取36.5U红细胞悬液大约需要19 - 37位捐献全血的健康成年人。
血浆4950ml,“凝固” 失控的出血
4950ml血浆近乎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此次抢救所需的血浆,大约需要25位捐献者提供。
血小板4个治疗量, “封堵” 出血缺口
血小板是参与止血的“先头部队”。一位健康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一次通常能够捐献 1 - 2 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那么,血小板部分大约需要 3 - 4 位捐献者提供。
冷沉淀97.75U:“加固” 凝血链条的关键环节
冷沉淀作为凝血的关键因子,1单位(U)冷沉淀通常由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而成。因此,制备97.75 U冷沉淀需消耗19,550ml新鲜冰冻血浆。同样,根据其来源方式的不同,这背后大约需要40 - 109位捐献者。
综合来看,为挽救这位产妇的生命,背后动员的献血者数量极有可能超过 60 - 100 位。每一袋血液从捐献到输注,都要经过严格检测与制备,最终化作助力重生的力量,流淌在手术台上。这不仅是医学创造的奇迹,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接力。
在这场生命接力中,
每一位献血者都如同一束光,
照亮了患者前行的道路,
也温暖了整个社会的心灵。
感谢您,
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