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似乎无所不知,
永远精力充沛,
着一身素装,
捧一颗心来,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支粉笔谱丹心!
他们是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他们也是爱心传递者,
用热血行动诠释“双重奉献”。
二十四年如一日 高校榜样润无声
在教育领域,从不缺“长期主义者”,他们用数十年光阴深耕课堂,也用持续的行动践行公益。在刚刚公布的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名单中,青岛滨海学院赫然在列。
自2000年起,青岛滨海学院便以季度为单位组织师生开展无偿献血公益活动,这一坚持,就是整整24年。校党委高度重视无偿献血与红十字工作,校党委副书记亲自担任校红十字会会长,始终将无偿献血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并在红十字会中设立功能性团支部,提倡“党建+团建”模式,引导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献血救人的实际行动。2022年该校郭天雨同学毅然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了光荣的“生命接力者”;2022-2023年度青岛滨海学院无偿献血人数和总量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青岛市各高校首位。这份坚守和付出也收获了诸多认可:师生们在公益课堂实践中屡获佳绩,连续两年获得青岛市“往事如歌”感动青岛十大网络事件二等奖;在西海岸五大高校联合举办的“人间大爱 十字永驻”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团体奖;在大学生暑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团队二等奖;荣获“公益传播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等。在校园浓厚的公益氛围和人文精神滋养下,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红十字志愿服务和无偿献血活动,将博爱、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区级“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团队”“关爱生命工作先进集体”,到市级“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微尘公益之星“优秀团体特别奖”,再到国家级“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5年育人路,热血为墨绘初心
“做有温度的教育者,更要做有行动的公益人。”这是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隋立欣从事学生管理工作15年来的重要信念。5年前担任校团委书记后,她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无偿献血事业中,成为师生眼中的“热血带头人”,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自2009年首创“献血车进校园”特色系列活动,打造“热血恒星”品牌,目前已连续开展17年,累计举办无偿献血活动40余次。为让校园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常态化、专业化开展,隋立欣牵头组建“热血恒星志愿服务分队”,一边对接红十字会和青岛市中心血站,开展献血车进校园活动,组织志愿者学习献血知识、参与现场服务;一边搭建宣传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发布推文50余篇,累计宣传覆盖超2万人次,短视频播放量超2万次,还收集1万余份献血者体验建议优化活动流程和服务。她积极推动“献血车进校园”活动标准化布局,建立固定献血点2个,以“培训-考核-表彰”管理体系为抓手,树立“以德为先”榜样先锋,累计发动2.3万余名师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超23万小时,献血量达到了689余万毫升,其中2023年采血量突破58万毫升,创造历史新高,让“奉献”成为校园风尚。在隋立欣的带领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无偿献血工作屡创佳绩:从“山东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表现突出集体”到“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单位奖”,“热血恒星”特色品牌响彻全国。隋立欣也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无偿献血突出贡献个人”“山东省无偿献血工作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面对赞誉,她总说:“功劳属于每一位参与者,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隋立欣的全力以赴,见证了无数师生的热情参与,未来她将始终坚守在公益一线,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创新的思维,继续深耕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迈向新高度,让“热血恒星”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引领更多人投身公益,为社会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在公益之路上踏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师者仁心,致敬每一位奉献者
在全国各地的校园里,像青岛滨海学院这样的热血高校和隋立欣这样的热血师者还有很多。对他们来说,讲台与献血车,皆是奉献阵地。教书育人是“为未来播撒希望”,无偿献血是“为生命续航”,两者本质相通——是爱与责任在自我奉献中的价值体现。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我们要向所有用知识照亮学子未来、用热血守护他人生命的“双重奉献者”,道一声“节日快乐”!向你们致以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