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杨林,是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一名普通农民,日常守着5亩玉米地、照料十几头羊,终日与锄头、羊圈为伴。然而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却在12年间默默献了 13次,累计献血量达5200毫升。
2014年,杨林逛街时偶遇路边献血车,看到血型牌上的库存低提示,他毅然走上前完成人生首次献血。“能救人就行,咱农民没啥大本事,这点血不差。”朴素的想法,让他从此把献血当成了“习惯”,他的日历上,每次献血日期都画着红圈,旁边标注着下次可以献血时间,这就像和患者的约定。只要到了献血间隔期,他都会专门抽一天时间,坐半小时公交去县上找献血车。献完血的第二天,他照样扛着锄头下地,妻子心疼他,他总笑着说:“献完血浑身轻快,不耽误种庄稼!”
在杨林心中,献血和种庄稼同样实在:庄稼种下去能收粮食,血献出去能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