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大众科普——为什么造血干细胞不能无限再生?

时间:2025-09-02来源:中国输血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作者:输血检验课堂

  造血干细胞,被人们誉为身体里的“生命种子”,它肩负着维持机体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重任,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血细胞,源源不断地为身体输送新鲜的血液细胞成分。然而,尽管造血干细胞如此神奇且重要,它却不能无限再生,这背后蕴含着复杂而精妙的生物学机制。
  一、细胞衰老的枷锁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所有细胞一样,造血干细胞也会经历衰老过程。每次细胞分裂,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都会逐渐缩短。端粒就像是染色体的“安全帽”,保护着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其增殖和分化能力显著下降,造血干细胞也难以逃脱这一命运的安排。例如,在老年人的身体中,造血干细胞的端粒损耗更为严重,导致其造血功能逐渐衰退,这也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DNA 损伤的累积   
   造血干细胞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如自由基、紫外线、化学物质等,这些因素会导致 DNA 损伤。虽然细胞自身具备一定的 DNA 损伤修复机制,但修复过程并非完美无缺,损伤会逐渐累积。当 DNA 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细胞周期停滞,甚至启动细胞凋亡程序,以防止受损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这无疑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
  三、微环境的微妙平衡   
  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的特定微环境中,这个微环境被称为“造血干细胞龛”,它由多种细胞成分和细胞外基质组成,为造血干细胞提供了生长、增殖和分化所需的信号和营养支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造血干细胞龛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比如细胞因子分泌失调、细胞间相互作用异常等。这种微环境的失衡使得造血干细胞无法得到适宜的生存信号,从而影响其自我更新和再生能力,就像一颗种子离开了肥沃的土壤,难以茁壮成长。
  四、分化命运的抉择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命运选择。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为了维持机体的造血需求,造血干细胞需要不断地分化产生各种成熟血细胞,这就意味着其自我更新的机会相对减少。而且,一旦造血干细胞启动了向特定血细胞类型的分化程序,就会沿着这条路径逐渐失去其干细胞特性,无法再回到干细胞状态进行无限的自我复制,这是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逆的定向发展,也从根本上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的无限再生。   
  尽管造血干细胞不能无限再生,但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来延缓其衰老、减少损伤、优化微环境,甚至尝试通过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来增强其再生能力,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延缓衰老带来新的希望。例如,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效率和长期存活能力,就是基于对造血干细胞再生机制的深入理解而开展的研究方向之一。对造血干细胞再生奥秘的持续探索,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本质,也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开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