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顺德丨寻找100个献血故事特辑:29年热血之旅,写就一生奉献路!

时间:2025-10-17来源: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作者: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

       在顺德这片浸润着烟火温情的土地上,总有一群人用最质朴的行动,书写着对生命的郑重承诺。他们一次次卷起衣袖,让温热的血液带着善意流淌,在岁月里刻下无声的印记。
       顺德区中心血站策划“寻找100个热血故事特辑”,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献血者的故事,听听他们第一次撸起袖子献血时的想法,感受他们血液里的温暖和善意。
       大家好,我是张志康,任职于顺德区委党校。细数至今,我的献血历程已近29年,累计献血63次,总血量达20200毫升。这一切的开端,是一次未被正式记录的献血经历,虽有些许遗憾,但却成为支撑我坚持献血至今的精神动力。
 



       青涩初献:一张明信片点亮的初心
       1996年,深圳的无偿献血宣传已经热火朝天。日复一日耳濡目染,我对那停在路边的献血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年底,刚满18岁的我,拉上同学直奔献血车而去。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差距,人生首次献血并未如想象中那般具有崇高感,看着自己殷红的血液缓缓流进血袋,我的心情也从兴奋慢慢变成了紧张,心跳越来越快。没过多久,突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发黑……我晕血了!护士赶紧给我拔了针,扶我躺平在床上,又递来葡萄糖水,叮嘱我休息片刻。就这样带着点遗憾,我的献血首秀落幕了。
       笼罩在“首战失利”的阴影里,我心里头难免有点失落。直到某日,学校门卫转交了一封来自深圳市血液中心的信函:“感谢您参加无偿献血,您的热血正在他人身上流动着!”这一句话如闪电般直击我的心房,深深触动了我。它让我知道,自己那小小的举动,真真切切在影响着另一个人的健康,甚至能挽救生命!
 



       认知跃迁:从全血到成分血
       往后的二十年里,从迈进大学校园到走上讲台,我陆续参与了11次献血,频率相对较低。然而近9年来,我的献血次数激增至52次,这一转变源于我开始捐献成分血。9年前的一个晚自习,我在监督学生自习时翻阅报纸,有则报道提及一位年轻人在短短数年间献血数十次,总量达数万毫升。我当时特别惊讶,他怎么能献这么多次血?通读报道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献血分为全血与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的捐献间隔为14天,如此一来,一年捐献十几次便不足为奇。
       之后我特意前往血站咨询。护士对我的血管条件、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查后,告知我确实适合捐献单采血小板。自此,我的献血次数与总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现在每个月固定去血站“打卡”一次,已经成了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习惯。
 



       跨越偏见:以热血书写生命承诺
       其实我的父母是不太赞成我去献血的,他们认为献血对身体没好处。这也不怪他们,在那艰难的年代,我奶奶为了维持生计,曾被迫去卖血换取粮食的经历。有一回,他们知道我献血了,立刻打电话过来,既劝又骂地说了一大堆。我安静地听完,问他们:“假如有一天,你们躺在病床上,急需输血救命,你们会不会渴望有人站出来,献出他的血来救你们?”
       电话那头沉默了。我接着说:“爸妈,其实科学献血对身体没坏处,甚至对健康还有好处。更重要的是,我只是付出一点点时间和精力,就有可能救人一命,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吗?”慢慢的,他们也理解了,不再阻拦我去献血。
       或许,许多人和我父母一样,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不敢迈出第一步。我可以用将近30年的献血经历告诉你,科学献血对身体没有影响,它还能给你带来许多益处。献血可以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帮助降低血脂,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具活力。同时国家为献血者提供了优先用血、就医免挂号费等等政策保障。
       因为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所以我要求自己保持着最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运动不熬夜。用热血挽救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更优秀的自己,这种“双赢”是参加无偿献血给我带来的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益处。
 


       “今日你伸出的手臂,终将成为明日他人紧握的生命缆绳。”现在,距离60岁“献血年龄上限”还有13年,距离我的“百次献血”目标还有37次,我希望自己能达成100次无偿献血的心愿。
       “您的热血正在他人身上流动着”,29年前的这句话将一直陪伴着我。当然,我最大的心愿是,需要用我血液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