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倡导者必先行】从卷起袖管的献血者,到守护血液的“摆渡人” —— 热血长歌书写“生命续航”的温暖故事

时间:2025-10-20来源:保定市中心血站作者:保定市中心血站
【倡导者必先行】从卷起袖管的献血者,到守护血液的“摆渡人” —— 热血长歌书写“生命续航”的温暖故事
 
    2025年8月20日,国卫医急发(2025)11号文,颁发了关于表彰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获奖者的决定,长长的表彰名单中,有我的名字——保定市中心血站曹彩霞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获得这份荣誉,我的心情有些特别,作为血站工作者,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与血液打交道,看着一袋袋热血从献血者手中汇聚,再通过我们的严谨核验,送往各医院的临床一线,托起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而今天,我不仅是以血站工作者的视角见证这份事业的意义,更以一名普通献血者的身份,收获了这份属于每一位奉献者的荣誉,这份双重身份带来的感动,远比证书本身更为深重。
    最初走上献血路,其实和我从事的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我见过太多因缺血而陷入困境的临床案例: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焦急等待匹配的血液;新生儿病房中,早产宝宝需要特殊血型的血液维系生命……这些场景让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袋血液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期盼,是重拾生命的曙光。
    1998年,我入职保定市中心血站,入职培训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血站人需要做到的两件事,一是爱护每一袋血液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二是倡导者必先行,如果身体允许,希望伸出手臂捐献热血。1998年10月8日,在同事们纷纷捐献热血的带动鼓励下,从小就晕血的我也勇敢迈出了第一步,捐献了200毫升全血。
    2006年,我负责血小板采集工作。那年冬天,一个漂亮的姑娘找到我们询问:“谁能帮帮我妹妹,她急性再障,现在浑身都是出血点,急需输注AB型血小板……”我至今犹记得姐姐当时随身带着妹妹的照片,我看到了小妹期待的眼神,也看到了紧随姐姐身后疲惫焦虑的孩子母亲。我毫不犹豫地说:您放心,我就是AB型,我来捐献,我每年献血,身体健康!检测结果显示,我的各项指标符合捐献条件,很快便顺利捐献了2治疗量单采血小板。
    既然我的工作是守护血液的“安全通道”,那我更该用自己的行动,成为这条通道的“源头之一”。科室里的同事们爱心满满,纷纷加入了献血队伍,把献血变成了生活里的“固定日程”。每次到了献血间隔期,我们都会提前调整好工作节奏,抽时间去献血,然后回到岗位,看着自己参与核验的血液顺利发往医院。那种“既为守护者,亦为奉献者”的双重使命感,总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和这份坚持,都有了更特别的意义。
    在供血科这些年,我始终对“血液”怀着敬畏之心——我们要核对献血者的每一项信息,确保血型、抗体筛查等指标准确无误;要严格把控血液的储存温度和有效期,不让任何一袋血液因疏忽而浪费;要在临床急需时,以最快速度完成配血、发血,为救治争取时间。而作为献血者,我更能体会到这份“敬畏”的另一层含义:每一位献血者抽出的不仅是血液,更是对陌生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善意。这份善意,需要我们用最严谨的工作去守护,才能让“热血救人”的链条真正完整。
    从第一次献血时的忐忑,到后来熟练配合的从容;从青年时的满腔热忱,到中年后的责任担当,27年的时光里,献血证的页数逐渐增厚,记录的不仅是献血量的累积,更是一份从未动摇的初心。
金奖,对我而言既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我会继续带领科室团队,严把血液质量关,让每一袋热血都能安全、及时地抵达需要它的地方。而作为献血者,我会把这份坚持一直延续下去,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更多人:献血不是遥不可及的“伟大”,它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一点勇气、一份爱心,就能为生命架起一座桥。
    我向所有无偿献血者道一声感谢,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的血液库存有了保障;是你们的信任,让“热血救人”的事业有了前行的力量。同时,我也想邀请更多人加入进来———无论是我的同事、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27年的热血长歌,已然唱响,接下来的篇章,期待有你执笔,以热血为墨,共同书写更多为生命续航的温暖故事。愿我们并肩前行,用一袋血的温度,温暖这座城市,点亮更多生命的希望。 
 
    作者曹彩霞,中共党员,保定市中心血站供血科主任。自1998开始,坚持献血27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