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从感恩出发,向温暖前行——56岁张美云:用献血续温情,以公益筑希望

时间:2025-11-05来源:包头市中心血站作者:包头市中心血站

       56岁的张美云,用7次无偿献血的坚守,9年公益服务的热忱,在平凡岁月里书写着不平凡的奉献故事。她的每一份付出,都源于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前行,都饱含着对社会的感恩。
缘起:父亲的病,种下感恩的种子
        张美云与献血事业的结缘,始于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她的父亲62岁时因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症离世,看着病床上父亲对生命的渴望,听着医护人员讲述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张美云在心底默默许下承诺:“一定要成为献血者,把这份救命的善意传递下去。”
       在她看来,献血不仅是“报恩”,更是对生命的守护。“血液是能不断再生的,献出去不会变少,反而能刺激身体新陈代谢,对健康有好处。”十几年来,张美云没有基础病,常年几乎不用吃药,用自己的身体状态,为“献血有益健康”这一科学认知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坚守:从一人践行到家人认可
        2009年,张美云第一次走进献血车,正式开启了她的热血征程。起初,家人对她的决定态度不一:孩子们从不反对,反而觉得“妈妈能献血,说明身体好”,这份单纯的理解,成了她坚持下去的温暖动力;丈夫却有过顾虑,担心献血会影响她的健康,多次劝说她放弃。
        但张美云没有动摇,而是用实际行动回应家人的担忧。十几年过去,看着她的精神状态、身体机能远超同龄人,丈夫的顾虑渐渐消散,甚至被她的坚持打动,主动提出“想和你一起去献血”。遗憾的是,由于年龄超过献血标准,丈夫的心愿未能实现,但这份转变,早已成为对张美云奉献之路的最大肯定。
延伸:从献血者到公益“暖心人”
         张美云的善意,从未局限于献血这一件事。除了无偿献血者,她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包头市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一名志工。如今已是第9个年头,9年间,她和团队走街串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房间、送去生活物资;为经济困难的学生送去生活补助金和心灵的陪伴。“做公益不是负担,而是让人生更有价值的方式”,张美云总说,看到受助者的笑容,自己收获的感动远比付出更多。
呼吁:让善意在传递中延续
         如今,56岁的张美云依然保持着献血的习惯,也依旧活跃在公益一线。每当遇到身边人对献血心存犹豫,她总会耐心分享自己的经历:“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年龄也符合标准,就别徘徊了。我们献的一袋血,可能就是别人的‘救命血’,甚至能帮到身边的亲朋好友。”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是张美云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践行多年的信念。她用一次次献血、一场场公益服务证明:平凡人也能凭借点滴善意,汇聚成照亮他人的光,而这份光,终将在传递中温暖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