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每年有50多万人接受输血,平均每天要有8000人次献血才能满足需求。这完全依赖于法国献血者的自觉性与输血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法国实行无偿献血,遵循几条原则:匿名,自愿,不与经济利益挂钩。在法国人看来,献血不是寻常之举,是献出了自身的一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把生命给予了别人,所以不能把血液当作商品看待。献血不同于其他任何捐赠,超越了普通的“慷慨”概念,是捐血者对受血者的一种承诺。
无偿献血也符合欧洲议会一项决议提出的道德规范:“血液买卖违反人体和人体任何部位不得转让或者出售的原则。”此外,无偿献血可以保证血液卫生安全,防止献血者在体检中隐瞒病史。
1998年7月1日,法国通过法规,在原有献血法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输血安全问题。根据该法案,法国唯一的献血运作机构──法国血液中心在1999年12月29日成立。该中心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采血,然后分发至各地卫生机构。它还负责其他一系列相关活动,例如保证良好的输血条件,推广献血活动,普及输血科技知识,促进研究工作,掌握稀有血型的献血者和受血者资料,发生灾难时提供急救援助,参与欧洲和国际科研合作等。
中心下设18个地区机构,此外在全国还设有200多个输血点。法国的献血和输血都采取就近原则,但技术设备集中管理,以便最大可能地保证卫生安全以及方便应用最新的血液处理技术。
为了保证卫生安全,法国献血要求必须做到绝对的体检透明,采血机构必须知道献血者的身份与身体状况。但对包括受血者在内的其他人来说,献血者的一切资料必须保密。医生还必须了解受血者的身体状况以及一些病理常识,例如某些人群或者某个地区容易感染哪些疾病等。
为了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或者将来出现危险,患有克雅氏症等疾病的人不能献血;接受过输血或者移植手术的人即使身体非常健康也不能献血。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疯牛病,随后又多次出现人因输血而感染此病的病例。因此,英国政府提高了对采供血安全的重视程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制定了相关法规。
疯牛病又名“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感染部位多为脑部、脊椎和眼。如果人食用患此病动物制成的产品或接受受此病污染的血液及其制品,就有可能感染新型克雅氏症,即“人类疯牛病”。此病潜伏期最长可达30年之久,初期很难发现。自1994年英国首例新型克雅氏症被确诊以来,英国共有约160人被诊断患有此病,其中154人死亡。
为了防范新型克雅氏症通过血液传播,英国果断采取措施,从1998年起,英国的所有血制品都经过了“清洁处理”。1999年10月起,英国卫生部门又决定从血库的所有血制品中除去最有可能传染疯牛病的白细胞,以降低经血液传染此病的可能性。
为进一步确保所献血液的安全性,英国政府2004年3月宣布,凡1980年以来在手术、分娩或其他疾病治疗中接受过输血的人一律不得再献血。2005年,英国又制定了血液安全和质量法规,对人血和血制品的收集、测试及其处理、储存和分发使用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和规定。
法规要求所有采集和测试血液及血制品的机构,必须是经授权的“血液机构”。这些“血液机构”包括英国全国血液服务中心以及采集和处理血液或血制品的医院,它们都由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授权并监督。
此外,法规对医院血库管理提出了特殊要求:负责医院血库血液和血制品储存分发的人员必须获得资格认证,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医院输血实验室必须保留有关数据,以确保进入医院血库的血液和血制品的可追查期至少为30年;虽然法规没要求对医院血库进行定期检查,但要求血库每年向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提交工作报告;血库必须随时向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报告与血液和血制品有关的严重病例。
德国人无偿献血的热情很高,这固然与德国多年来形成的团结互助的社会美德有关,但献血前免费的严格体检也是吸引无偿献血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为了保证血液供应安全,对献血者实行多项严格体检。由于这些体检不收费,所以献血者等于进行了一次免费体检。德国红十字会网站介绍说,献血者通过免费体检可以获知自己的血型,有无各类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疾病。
这些体检项目有的是当时出结果,有的则需等待一段时间。例如,有关艾滋病的检验结果要在两周之后才能得到。血站对献血者抽血后,一部分血液用来化验,另一部分血液被保存在一个特定的血库里。当最终结果没有问题后,被保存的血液就可以使用了。如果化验结果有问题,被保存的血液则被处理掉,检验结果会通知献血者。在献血者同意的前提下,检验结果还会转交给献血者的私人医生。
经过严格体检后,德国医院里使用的血液基本上是安全的,但还不能说100%没问题,因为在检验某些传染病时可能出现漏洞。例如,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血清转为阳性的时间平均为65天。在这65天里,艾滋病病毒无法被检验出来。不过专家认为,检验失误的几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这意味着,在德国每年400万至500万输血病例中,仅有4至5人可能会感染某种病毒。
马来西亚红新月会是该国招募登记献血者并为其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该机构目前正在计划与有关方面开展合作,向无偿献血者提供打折卡,使献血者能在超市购物、餐馆就餐时享受优惠。
马红新月会目前还在与马来西亚国民登记局进行协调,将献血者的献血记录输入身份卡内,以便献血者能在医院就医和药房买药时享受优惠。该机构还将与马高等教育部签署备忘录,在全国高等教育机构内建立献血宣传活动机制。
马红新月会官员说,马来西亚实行的是自愿献血,推出上述措施,是为吸引更多的人积极献血。
马来西亚献血者一般要到指定的医院和地点献血,献血前身体状况要经过检验,个人有关资料要进行详细记录;献血后马国家血库还要对血液进行化验,检测病原体。
采取这些措施,一是为了对献血者本人的身体健康负责,二是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避免血液带有传染病的病原体。另外,如果发现献血者的血液有问题,还可以根据所记录的信息,与献血者取得联系,向其提供医疗帮助。
马红新月会在献血方面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提高公众捐献安全血液的意识,确保持续、安全的血液供应。
据美国有关机构公布的数字,美国每年需要输血的病人超过400万,所需血液基本来自志愿献血人员,但因输血而染病的情况非常罕见。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有关部门在血液采集和供应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
美国负责供血安全的主管部门是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而负责采血和供血的主要机构分别是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国血液中心。
为了保证血液和血液产品的安全,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向准备献血的人员提供准确、全面的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献血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签字表明自己读懂了这些资料;通过问卷对献血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实施严格的血液检测程序;妥善运输血液和血液产品。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还要求采血中心编写不适合献血人员的名单,防止从这些人身上采血。这类人包括曾静脉注射毒品者、男同性恋者、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者、卖淫者、牛皮癣患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采集来的血液必须进行7种病原体测试。此外,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每两年至少对采血机构进行一次检查。
为了确保血液安全,两家机构在采血时采取了身份验证、体检、了解病史、填写表格等措施。采血机构如果发现某位献血者提供的血液不健康,将把这一结果通知献血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