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搜索
加入协会
会员登录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无偿献血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分支机构活动
全年活动预告
首页
关于协会
党建工作
理事长致辞
协会介绍
机构设置
自律维权
总结计划
大事记
协会荣誉
栏目责任人
协会活动
协会公文
协会新闻
会员新闻
中国输血协会推荐
国内外动态
我要投稿
协会微信工作群目录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部门和地方规章文件
标准
团体标准
境外标准和指南
光荣榜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协会和会员荣誉
专业活动
分支机构活动
日历表
血液科普
专家共识
输血医学与技术
论文投稿
职业发展
在线教育
向专家提问
招贤榜
专业期刊
文章书籍
会员专区
会员登录
加入协会
会员学习
首页
>
协会活动
>
会员新闻
>
无偿献血
疫情中温情与敬意
时间:
2020-04-14
来源:
苏州市中心血站
作者:
张思静
若干年前的新闻专业课堂上,业界前辈柴静深入“非典”病区采访的影像、十几年前各大报刊经典的深度报道都被用作我们学习的案例素材。柴静瘦弱身躯身穿隔离衣的逆行背影更是深入我们内心,给我们上了新闻专业主义最初的一课。
在成为血站新闻人的第二年,这场尚未结束的新冠肺炎“大疫”,更是让我对于这场灾难的多元叙事有了更为真切的体会。某种意义上,我们比记者更靠近一线,更靠近现场,因为我们就身处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主阵地。虽然无法“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但却可以“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用文字连接抗击疫情的新闻现场与时刻关注的十四亿群众,最大限度地传递这场战役中的温情与敬意,我想这便是新闻所具备的大能量与大价值。
在这里,我见证了血站人20小时全速接力,完成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从采集检验制备到装箱出库,驰援湖北黄石的紧急任务。那日清晨,我早早赶到单位,用镜头记录下爱心血浆出库装车的瞬间,殊不知,这一瞬镜头的背后,是我们检验科、成分科、供应科同事们不眠不休奋战的一夜,这一刻对于他们来说,是任务圆满完成的胜利时刻,更是使命达成的荣耀时刻!“苏鄂共战疫,热血传真情”,江苏与湖北,苏州与黄石,两个相距千里的省份和城市,不仅仅因为上级的医疗帮扶结对部署联系到一起,更因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联结在一起!
在这里,我见证了血站的党员先锋在疫情之初迅速集结,冲锋陷阵的豪迈,“守初心,担使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大家行动的注脚。受疫情影响,血液库存告急,血站的党员们主动请缨、挺身而出,组成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率先捐献血液,拯救因为缺血而暂停手术的临床病患。“我们是医务人员,当然‘医’不容辞,献一点血,能救一个是一个吧,我有,而他们正需要!”这是我在采访中听到的最朴实也是最动听的话语。特殊时期,我们把服务前移,在献血大厅设置党员志愿者服务岗,为进入大厅的每一位献血者测量体温,严守第一道安全防线。当我穿上工作服,做好防护,为每一位前来献血市民测量体温的时候,我也第一次有了近距离参与这场抗疫的使命感。在我的镜头里,记录了很多我们同事服务的身影,也许口罩挡住了他们的脸庞,但却挡不住那些真诚的眼神和为民服务的热情。他们就是一个个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他们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这里,我见证了一个个为挽救同胞生命,逆行捐献热血的善良勇士。大年初十,和我们同在一幢楼办公的医学会茅老师一上班,就到血站前台进行献血登记,为人低调的她没有告诉其他人,直到被我们体检的同事认出,我才闻讯持相机赶到,抓拍下这复工第一天的动人画面。在我们的献血倡议书发出之后,我更是经常在办公室接到预约献血的咨询电话。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苏州大叔来电:“我看到电视上钟南山院士说缺血,我想问一下我59岁了,能献吗?”虽然在询问过大叔以往是否有献血经历后,我遗憾地告知他由于不符合《献血法》对献血年龄的规定,婉拒了他献血的请求,但是那一刻我依然非常感动,这位有爱的大叔也表示,会发动家里的年轻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这,便是大爱,来自我们最真实的同胞。
作为这场战役的记录者,我把对血站“抗疫英雄”们的采访梳理成稿,把科室汇总的温暖瞬间整理成若干个专题,在我们血站的微信公众号,“大爱苏州”、“护士日记”“我亲历的热血战疫”等专栏温暖上线,也把我们观察和感知到的温情与敬意传播给更多人。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何其荣幸,我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在卫生健康系统的基层一线,亲历新闻,见证历史,成为了“坐在前排看历史、记录历史的人”。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在这场战“疫”中,我也希望和媒体同仁们一道,笔立苍民,驱除疫鬼,用真实的视角观察记录,传递寒冬中的温情与敬意,筑起必胜的信念高墙,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上一篇:
今天2名岳阳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献髓
下一篇:
退伍老兵献血助力战“疫”
返回
欢迎登录
使用会员帐号登录
看不清?
点击更换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加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