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武汉“拼团”献血火了!近五十个献血“社区拼团”顺利成团

时间:2020-04-15来源:武汉血液中心作者:张宇


    4月14日上午不到十点,武汉血液中心的献血车第二次开到阳逻保利圆梦城小区门口,33名街坊邻居挽臂献出9100毫升血液。而就在一个星期前,圆梦城小区3天内55名街坊邻居“组团”献血成功,短短一周,献血“社区拼团”顺利成团两次。

    “现在武汉市民的献血‘社区拼团’预约,已经安排到了五月初。”武汉血液中心招募科科长王丽介绍,目前武汉市民献血热情高涨,自3月以来,已有45个“社区拼团”成功,共1298人献血成功,占到总献血人数的20%,总献血量接近40万毫升。

近五十个献血“社区拼团”顺利成团,特殊时期无偿献血的“武汉模式”不一般!

献血车开到阳逻保利圆梦城小区门口,图为献血者在车上献血
 

    开进小区、“叫号”排队……避免聚集智慧多

    “文静,你是52号,现在可以下楼来献血了!”“好嘞,我带着儿子一起下来!”4月12日上午,穿着志愿者红色小马甲的张勇辉,按照献血者报名名单,依次给邻居们打电话“叫号”献血。

     张勇辉是金域天下小区的一名社区志愿者,4月6日看到武汉市无偿献血倡议后,他在小区里发出了倡议,几天下来,报名人数超过了70位。

     4月12日早上,通过张勇辉和社区、物业提前做好沟通,武汉血液中心的两辆献血车成功开进小区大门。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张勇辉和志愿者们为报名的爱心居民依次编上号,每次打电话请五位献血者下楼,献血结束了再通知下一批,现场秩序井然,当天,一共58位街坊邻居成功献血。

     而就几乎在同时,洪山区双建社区彩虹郡小区的袁良辉和其他志愿者们,也正在献血现场忙活。“让献血车开进小区,居民们也更安全。”为了确保献血车能顺利进小区,他提前和社区、物业公司进行沟通,“社区很重视,还上报给区防疫指挥部,社区和区里的工作人员都来到到现场进行帮忙。”

     “把献血车开进小区,这两个小区还是头一批。”王丽告诉记者,金域天下小区因为献血报名人数多,武汉血液中心也是首次派出两辆献血车开进小区。

 

     首创“社区拼团”:来自献血者的智慧

     自从3月阳逻、蔡甸的爱心市民开始自发组织街坊邻居们“组团”献血,就正式掀起了武汉献血“社区拼团”的浪潮。

     “‘社区拼团’献血模式,都是来自于献血者们的智慧,也创造了特殊时期下无偿献血的‘武汉模式’。”王丽介绍,因为目前武汉小区仍处于封控状态,一些住在远城区的献血者不方便出行,听说血液中心报名超过十个人便能到小区“上门服务”,一些献血者便自发地约着街坊邻居一起献血,“这个时候,‘社区拼团’的献血团体还比较零散。”

     4月5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民献血领导小组向全社会发出无偿献血倡议,一时间掀起了武汉人的“热血热潮”,一周以来武汉献血人数达6000余人次,献血量近两百万毫升,其中有接近20%都是采取的献血“社区拼团”模式。

     “从4月6日开始,每天差不多接近有7、8个‘拼团’献血的小区。”王丽告诉记者,大部分献血者都是自己希望能献血,就约着十几位要好的街坊,预约献血车到小区门口奉献爱心。

     “还有不少发起者是社区的志愿者们,或是疫情期间热心张罗生活用品社区团购的‘团长’们。”王丽介绍,这些发起者在疫情期间为社区服务,深得居民们的信任,所以在各种微信群发起的献血呼吁后,居民们响应踊跃,报名人数会比较多。

     随着江城热血涌动,献血的“社区拼团”模式逐渐成熟,也不再是小区居民“单打独斗”,社区、物业公司,甚至区卫健局齐齐动员,都纷纷给予了大力支持。4月14日阳逻保利圆梦城小区“拼团献血”,新洲区卫健局副局长潘金文也赶到现场,帮忙协调,还张罗了不少志愿者到现场帮忙。

近五十个献血“社区拼团”顺利成团,特殊时期无偿献血的“武汉模式”不一般!

献血车开到阳逻保利圆梦城小区门口,图为志愿者引导献血者献血

     血液需求贯穿全年 “社区拼团”要一直拼下去

近五十个献血“社区拼团”顺利成团,特殊时期无偿献血的“武汉模式”不一般!

献血者展示感谢状

    “由于现在市民逐渐复工复产,我们会尽量把社区拼团的献血团队安排到周末。”王丽告诉记者,武汉市民献血热情高涨,社区拼团献血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五月初,仍不断有献血者打电话进行拼团预约。

    无偿献血,将是一场长跑接力。据了解,临床对用血的需求贯穿全年,需要源源不断的市民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期待社区拼团献血,可以成为一个常态的献血模式。”王丽呼吁,“希望有源源不断的献血者站出来奉献爱心,我们也会最大程度为献血者提供便利。”

    据了解,武汉血液中心协调出6台献血车,全力接待“社区拼团”的献血者们,方便献血者们在家门口就能献出爱心,与此同时,献血车同样也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上门服务”。( 文/张宇 图/马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