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医者仁心 患者皆我家属

时间:2018-07-29来源:南昌市血站作者:南昌市血站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穿上白大褂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称号,叫做白衣天使。作为一名医者,无论是奋斗在前线的医疗工作者,还是像我们这样,奉献在无偿献血事业上的工作人员,都要秉着一颗仁心。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以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作为医者的我们,更加肩负着拯救病患的重任。但是呢?在我们怀揣着梦想去为无偿献血事业奋斗的时候,在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那就是紧张的医患关系。据中国医学界人士专业交流网站“丁香园”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10起砍杀医务人员事件,2011年8月,东莞长安医院一位患者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用菜刀砍死了一名医生。
       虽然我们不是奋斗在医疗前线的工作人员,但是,作为医疗界的同仁,我们对于发生这样的事,都是感到十分痛心的。而作为无偿献血事业工作人员,我们其实对医患关系还是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于这些,我觉得是因为两者之间缺少信任与关心,还有医生所具备的素质,医德,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古代医生在治疗病人的时候,就有望闻问切之说。所以作为为无偿献血事业奉献的我们,也应该好好的与献血者进行沟通,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关心。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样一位医学界的伟人是怎么做的吧。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1]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文革开始,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林巧稚被划为“重点改造对象”、“反动学术权威”,被发配到病房做护工,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文革”结束后,林巧稚已近80岁,体质逐渐衰弱。1980年12月2日,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虽遭亲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此时,她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这时护士就随手抓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安抚她。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林巧稚这样的行为才是我们医疗界工作人员所有人的楷模。如果我们的社会中多一些林巧稚这样的,有医德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医患关系绝对会得到巨大的缓解。
       而我作为一名南昌市中心血站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也比着检以求真,验以正德的八字真言,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无偿献血事业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当献血者满意,安全的献出了自己那份热血时,当经过我们安全检验发放到临床,那一袋袋热血,挽救了无数个家庭的时候,当当患者经过输血得到治疗露出微笑的时候,这时候才是我们作为医者真正发光发热的时候。
      说爱心容易,用手势比爱心简单,作为在无偿献血事业上继续奋斗的我们,依然却需要用每天的实际工作去坚守那颗医者仁心,将每一名患者作为自己的亲属一样,用心对待。

                           南昌市中心血站    付雄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