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临床血液保障能力入库流程 提升临床血液保障能力

时间:2018-08-24来源: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者: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丰富,每天都会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急难危重患者就医,血液保障压力突出。为了尽可能缓解“紧平衡”的供血状况,最大限度地提升北京市临床血液保障能力,近年来调剂外埠血液进京,实现国内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北京血液中心拓展血液保障模式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各地血站的血液管理系统标准化进程滞后的背景下,各地的血液标识(主要是献血编号和产品代码)互不兼容,外埠调剂进京的血液不能够被本地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所识别,在外埠血液入库过程中,必须通过代码关联的方式,将外埠血液的献血编号与本地的献血编号形成关联,才能够使外埠调剂血液进入本地管理信息系统得到管控,并实现血液信息的可追溯。这一血液标识的关联和切换流程的外在业务表现形式,就是要将外埠调剂血液的标签通过关联变换为本地的血液标签。这一过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严重影响血液入库流程的效率,早已经成为全国血液行业血液调剂工作的瓶颈。为此,我们遵从《血站管理办法》和《血液运输要求(WS/T 400-2012)》等法规和行标的要求,在做好业务流程变更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化和优化外调血液入库流程方案,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外埠血站-本血液中心-指定供血医院的绑定关系,实现了外埠血站、本血液中心、指定供血医院三者之间的献血编号和产品代码的同步,很好地解决了各地的血液标识不兼容的问题,外埠调剂进京的血液,可以不需再进行信息关联和更换血液标签,直接入库、直接发放。
        以往,通过外埠血液调剂调入北京的血液,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按各产品导出格式分别提供对应接口进行解析或按照SHINOW9.0提供的标准接口文档格式提供血液相关数据文件,进行数据导入。而后,由成分科逐袋将外地血液标签更换为北京血液中心标签,放行到供血科,才能发往临床使用。为提升效率,去年11月,供血科积极推动外调血液入库流程的简化和优化。一是向业务科提出外调血液入库流程变更需求;二是建立了外调血液入库流程研讨小组,由张伟东副科长主持,唐山启奥公司工程师和用血量大的30家医院输血科主任组成,确保沟通有效顺畅,问题解决及时;三是将外调血液入库流程变更写入《2018年临床供血服务协议》,保证该项工作得到各医院的支持。
        在中心业务科的精心组织下,在供血、成分、信息等科室和唐山启奥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制定了“外调血液入库流程变更运行方案”,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了“用血单位(指定医院)设置”、“外调血数据导入设置”、“外调血数据导入”、“外调血入库”、“外调血退回”、“外调血入库修正”和“合格血入成品库”7个外调血管理功能模块。今年3月,在北大第一医院、航天中心医院和解放军302医院进行新的外调血液入库流程试用,重点解决信息导入、血液代码不兼容和临床使用院内协调的问题,并根据医院的情况反馈,进行了多次的升级补漏。6月21日-25日,又进行了外埠调剂血浆(不换标签)直接入库,并发往30家医院的测试,各医院均能正常接收,并发往临床使用。
        历时6个多月,经过变更论证、试点运行、协商确定发往医院、双方网络工程师沟通,唐山启奥系统功能模块增加和升级补漏6个阶段,已完成外调血液入库流程的变更确认工作,实现血液产品不换签直接入库的常态化运行。为确保该流程的稳步推进,第一阶段只开展外埠调剂血浆的(不换标签)直接入库,直接发往指定医院。以后,将逐步扩展到外埠调剂血小板、红细胞,涵盖所有血液品种。
        外调血液(不换标签)直接入库的实施,大大缩短了血液的运转周期,节约了人力资源和耗材成本,降低了更换标签带来的差错风险,提高了血液临床保障效率。截至7月15日,已向临床提供外埠调剂血浆11548单位,改善了医院血浆需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