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这位上市公司法务主管的人生经历告诉你,为什么自律的人永远自带高光!

时间:2020-08-03来源:浙江省血液中心作者:浙江省血液中心

721日上午7点,距离省血液中心武林院区正式上班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冯兰春早早就来到二楼大厅等候。8点开始体检,8点半“上机”、10点结束、11点半回到公司……为了献血专程请假的冯兰春严格计算着时间,最终,按照时间计划赶回了公司,也完成了自己的109次无偿献血

 今年57岁的冯兰春,多年来一直从事律师工作,2015年之后,便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法务主管的职务。一年几十个案子的工作量,冯兰春的工作也是十分繁忙的。尽管如此,但是每隔2-3周捐献一次血小板,却是冯兰春几乎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到献血间隔期,她都会向公司请半天假,完成献血后再赶回公司继续上班。

  截至目前,冯兰春累计无偿献血109次,献血总量达到40500毫升。作为一个新杭州人,多年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杭州这座有爱之城。

 

献血也是做好事,“何乐而不为”?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1998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开始施行。

 作为法律工作者,冯兰春密切关注着这部法律的诞生过程。1998年以前,当时社会上还存在非法卖血等相关乱象。

 这个社会痼疾,深深刺痛了冯兰春。“新的法律颁布,需要有人去响应。”冯春兰说。于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后不久,冯兰春便挽起袖子,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之中。1998年底,在老家黑龙江,她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

 “于我而言,献血只是很小的付出;但对生命垂危、急需用血的人来说,我的小小付出,能给他们很大的帮助。献血也是做好事,何乐而不为?”冯兰春说。

辗转多地,献血从未间断

  2008年,跟着妹妹住在河北的母亲生病入院,冯兰春从老家赶往河北照顾母亲,一住就是半年;在重庆念大学的女儿正逢考研的关键阶段,冯兰春又赶往重庆,照顾女儿的起居,一住又是半年。但是不管身处哪个城市,冯兰春从未间断过献血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了解一下当地的献血点在哪儿。一到间隔期,我就会就近献血。”走到哪里,献到哪里,在重庆、河北等地都留下了冯兰春的爱心足迹。

  2012年,女儿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杭州,她便和家人一起移居杭州。于是,几乎每隔2-3周,在省血液中心武林院区二楼机采大厅都能看到冯兰春的身影。

 

2018“3.5”学雷锋日前,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集体照

  刚刚结束上一次献血,冯兰春就已经安排好了下一次献血的时间:811日。

 “那天去献血是在721日,一般献血间隔期是两周以上,但是84日前后有一个案子要忙,所以献完血,我就和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约了8月4日之后一个星期的周二,周二的工作相对少一些。”在前一次献血时,便计划好下一次献血的时间,是冯兰春多年来的习惯。

 对时间的敏感和自律,时常体现在冯兰春的言谈之中。“决定做一件事,就应该好好地做。献血也是我计划中的事情。”

律师视角下的公益事业

  除了多年坚持无偿献血,冯兰春还先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自愿登记了人体器官捐献。

 “据我了解,对于器官捐献,一些欧洲国家的观念比较超前,根据荷兰和法国的法律,如果公民生前不明确表示反对,就是同意捐献。”

  参与器官捐献的想法,在冯兰春的心中早已有之。但考虑到自己尚未确定定居城市,进行器官捐献的操作难度大,冯兰春没有马上行动。来到杭州定居后,她才终于开始在网上进行信息申报。

 

冯兰春

  现在,无论去哪儿,她都会随身携带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万一出现意外,附近的人可以通过卡片背面的信息,迅速联系到她的亲人和相应的医院,帮助她实现器官捐献的愿望。

  多年从事律师工作,将社会责任扛在肩头,冯兰春习惯了以整体思维思考社会的进步。

  谈到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型成功率低的问题,她说:我有时在想,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概念普及度还不够。现在录入骨髓信息的人太少,配型成功率自然就低;如果人人都能录入登记,当有人有需要的时候,成功率也会大一些吧。

 “我现在身体还很健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无偿献血这件事,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的冯兰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