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国庆节和中秋节重逢在一起,这应该算是2020年最特别的一天,许多人都会选择这一天做一件,自己认为做特别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从1996年3月8日第一次献血后,她就走上了捐血救人的道路,一直从未停歇……“原曾想自己献血如果能献到退休,就已经很好的她,没想到一直持续奉献到献血年龄的上线。”讲到这,周建华露出灿烂的笑容。

200次,这个简单数字背后却有着不简单的故事。
2005年84岁的汪老伯患上了骨髓异常综合征,这种疾病通俗的说就是老人的骨髓已经失去了造血功能,不能自己生产血液,血液中没有了血小板,就没有了凝血止血机制,老人的牙齿牙龈出现了流血等症状。不能造血也就不能生产红细胞,没有了红细胞,为生命提供氧份的功能就停止了,老人就会因为缺氧而损害心脏。
对于这种血液疾病,当时临床唯一的救治办法就是输血治疗。但情况不妙的是,一次次的输血,逐渐在老伯的体内形成了“免疫机制”,老伯血液中出现抗体输入血小板的抗体,这种抗体的作用就是排斥,把输入的血小板破坏掉。这种情况下,输入普通的血小板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与老伯血液中的抗体相容的血小板,以避免排斥反应,来挽救老伯的生命。
血液中心工作人员通过高超的技术手段,经过血小板相容性配合等试验,筛选出了8位与老伯相符合的献血者。这其中3位是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员工,而周建华就是这3位中的一位。

“我们时刻准备着,只要医院那边有需求,我们就随时献血,就好像一个活血库一样。”在第200次献血时周建华给我们大伙讲述了这段故事。

2013-2014年度、2015-2016年度获得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3-2014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2014-2015年度、2016-2017年度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年度无偿献血突出贡献奖,2017-2018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9年度“突出贡献无偿献血者”……这种种的荣誉足见周建华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做出的贡献。

在10月1日这天的献血大厅里,一个简单而隆重的荣休仪式为周建华而举行。
“我退休了,我荣休了,但是我不会止步于此……我将继续以另外的方式支持无偿献血爱心事业,做志愿服务、发动亲朋好友来献血,这都是我可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