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会英是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操作工,她的工作日常是在流水线旁负责电镀表生产的其中一个环节。在为电镀表的生产和输送尽一份力的同时,她也在为爱心血液的传递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0多年来,何会英完成了109次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43100毫升。现在,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何会英还保持着一个月一次的献血频率。
献血“利人利己,有什么好怕的”
1998年10月1日,无偿献血第一次在法律领域得到确立。在当时的杭州市转塘镇吴山村,何会英的一位同乡人正在关注着这个事件的推进。
“他之前出过意外,在医院里用过别人的血液,所以他知道无偿献血的意义,当时就说要去献血。”何会英回忆道。除了自己打算献血之外,同乡还向村里许多人宣传无偿献血的观念,说服同村人一同参与献血。但由于观念的禁锢,许多人不敢轻易答应,最终成行的人,只有不到5人。
何会英的丈夫,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那时,何会英开始产生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意愿。
虽然丈夫的第一次献血最终因为相关献血指标不达标而未能成功,何会英也因为需要照顾当时只有两岁的女儿而未能成行,但参与无偿献血的意愿和对无偿献血的认同,已经在夫妻俩心中生了根。
当我提问:“对献血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决定要去,难道你不担心会疼吗?”
何会英笑着摇了摇头:“从农村出来的人哪还会怕疼?更何况献血也不疼啊!我知道血液会用来救人,万一以后自己或家人生了病,也需要血液救命啊,利人利己的事,有什么好怕的?”
朋友圈的八分之五,都是献血
献血的念头在何会英心里一直存在着。“2007年12月31号,那天正好放假,我专门跑去了龙翔桥,在献血车上献了400毫升全血。”何会英回忆道。
相隔9年,女儿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一次,何会英带着女儿来到龙翔桥附近的书店买教辅资料的时候,看见了龙翔桥的献血车,多年前萌生的无偿献血的想法重新清晰起来。
不久之后的假期,她便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
“第一次去献血之前,我就想好了要一直献下去,献过几次之后,献血就成为习惯了。”何会英说。
现在,何会英已经是一名“百次献血者”。性格内向的她,在献血的过程中,很少主动找周围人聊天;日常的工作闲暇时间里,她的娱乐活动也倾向于自己在家看看电视。但她对无偿献血,有着一种无声的自豪感。翻开何会英的朋友圈,一共8条内容里,有5条与无偿献血相关。
“你有想过,什么时候为无偿献血爱心之路画上一个句号吗?”我们这样问她。
“我记不清无偿献血的最高年龄是几岁了,总之,到了那个年纪再说吧。现在,我还年轻,医院每天有那么多病人需要用血,只要我能献,我一定会一直献下去的。多捐献一份血液,就能多帮助一个人。”何会英笑着说。
正如何会英所说的,除了年龄没有什么能阻挡献血者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