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浅谈Rh阴性患者单采血小板的合理使用

时间:2021-03-11来源:贵州省血液中心作者:徐星星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已发现49个Rh抗原(也称Rh因子),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D、E、C、c、e 5种,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D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Rh阴性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15%。而在我国Rh阴性血比较罕见,我国汉族人群中占有的比例仅为0.2%~0.5%,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所以又被称为“熊猫血”。与ABO血型不同,RhD抗原只存在于人体红细胞膜(包括脐带血红细胞),其他组织细胞及体液和分泌液中不含RhD抗原,只有当Rh阴性血者在接受Rh阳性的红细胞后,才会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免疫性抗体,50%~75%的RhD阴性个体通过输血可受D抗原免疫产生抗D抗体。一次性输〉200ml的RhD阳性红细胞悬液,大约85%的RhD阴性受血者可产生--D。

  Rh阴性患者在输注血小板的时候是否必须选择RhD同型血小板呢?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发布的血小板输血指南提出:RhD阴性的女孩或者育龄期妇女应输注RhD阴性的血小板。如果没有,在输注RhD阳性血小板时预防性给予D免疫球蛋白。RhD阴性<18岁的男孩,已经产生抗D抗体的,或者输血依赖的成人,也需要使用RhD阴性血小板。如果没有或为了避免RhD阳性血小板的浪费,则应该使用RhD阳性血小板。此时不需要预防性给予抗D免疫球蛋白。血小板不携带RhD抗原,本身不会发生Rh血型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所以Rh阴性病人输血小板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病人无抗-D,非急诊,尽量寻找Rh阴性供者的血小板输注,避免病人被Rh阳性供者血小板制剂中的残留红细胞免疫产生抗-D;
  (2)病人无抗-D,急诊抢救,无Rh阴性供者的血小板输注,输Rh阳性供者的血小板也是安全的;
  (3)病人有抗-D,尽量输Rh阴性供者的血小板;
  (4)病人有抗-D,急诊抢救,短时间内找不到Rh阴性供者的血小板,可以输残留红细胞少(<0.4ml)的Rh阳性供者的机采血小板。

  而临床一些诊断为肿瘤和血液病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血小板,许多医生会担心患者会因为使用过RhD阳性血小板而产生抗-D而不愿意使用RhD阳性血小板。Rh抗D抗体的产生与RhD基因结构、输入Rh阳性红细胞的数量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相关。输注单采血小板RhD抗原来源于其中残留的少量红细胞,符合《全血和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规定的单采血小板中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袋,这些红细胞输注到患者体内有引起患者产生抗D抗体的风险,但是明显比输注红细胞低很多,产生的抗体滴度也会较低。肿瘤和白血病患者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中,输注Rh不同型的单采血小板免疫产生抗D抗体的概率极低,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单采血小板与RhD同型血小板输注的输注效果也是相似的。所以RhD阴性患者在使用单采血小板时是可以考虑ABO同型的Rh阳性单采血小板。

  目前我市稀有血型献血者每年大概在400人次左右,占每年献血总人次的0.4%左右。虽然每年约有300名新的稀有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但是稀有血型者的不断流动也造成血液采集困难。一些原先在血液中心资料库中登记备案的稀有血型者在变动了住址和联系方式后,仍然会跟血液中心保持联系,但部分稀有血型者在一段时间后就很难联系上,使得稀有血型血液采集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稀有血型的单采血小板采集更是紧张。而且由于现在单采血小板的保存期限仅有5天,在没有Rh阴性患者的情况下,如果有Rh阴性志愿者捐献了血小板就要及时输给Rh阳性患者,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采集Rh阴性单采血小板,只有医院有预约时才招募稀有血型献血者来进行采集。而这部分献血者人员有限,在招募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与全血采集的冲突,所以对Rh阴性血小板的采集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按照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献血是有一定的间隔期的,以保证献血者健康。当需要Rh阴性志愿者捐献红细胞时,会因为献血小板而不到献血间隔期,导致他们无法捐献红细胞,Rh阴性献血者资源十分有限,应该鼓励Rh阴性志愿者捐献红细胞,而不是血小板,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希望临床在给Rh阴性患者使用单采血小板时,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选择使用Rh阴性血小板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