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血液库存周平衡模式提升供血保障能力

时间:2021-03-16来源: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者: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2020年4月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临床医院逐步恢复诊疗,但无偿献血相对滞后。为稳步改善临床需求预期,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序,我们借鉴了澳大利亚、荷兰、德国等国的先进做法,结合首都供血实际,建立了以“周平衡”为基础的阳性红细胞保障模式。虽受疫情影响,全年多数时段的临床用血需求仍得到了较好满足,供应总量达到了协议数96.2%,为“维护合理医疗秩序,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具体做法
        在医院逐渐恢复正常医疗进程中,为防止临床用血需求过快反弹和疫情反复,而引发的低库存保障风险和高库存报废风险,参考2019年同期用血量,以供血量50%为基准,连续数周、逐步增长,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大量沟通协调,建立了以供血协议和预警状态为基础“周平衡”的供血模式,依据库存,结合采集和调入预期,推算虚拟库存量,提前向各医院通报下一周各型红细胞最低保障量;各医院按照可支配资源和临床需求情况,统筹安排救治序列,稳定临床和患者需求预期,助力实现与临床需求的精准对接,进一步提升了血液库存统筹能力。
        此外,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了意外大量用血库存补充和各血型间调节机制。为库存较低的医院建立意外大量用血库存补充绿色通道;对库存较高医院确属治疗过程中意外大量用血,且超过1500ml,按超出量给予临时补充。针对红细胞保障中,A型和O型常年偏紧,B型和AB型相对宽松的现实,在各医院的理解和支持下,建立“周平衡”各血型间和分级调节机制,既兼顾临床需求的差异化,也方便了各医院输血科(血库)对可控资源的统筹,临床用血保障更加合理。
        二、运行评价
        我们以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分析法对“周平衡”模式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1、优势:1)多年《供血服务协议》签订率100%;2)有3年以上的临床用血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辖区服务医院血液需求和库存特点比较了解;3)每年举办临床输血管理培训,医疗机构支持、配合和协同程度较高;4)与全国多家血站建立了协作关系,血液调剂渠道相对较宽。
        2、劣势:1)与临床用血医疗机构未建立血液信息共享平台,难于掌握医院的真实库存和实际需求,尤其是急诊需求的紧迫性;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颁布后,无市级医疗机构间血液调剂配套文件,部分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过期报废现象;3)绝大部分医院未开展输血门诊业务,自体血利用能力参差不齐,医疗机构合理用血难于把控;4)血液采集影响因素多、变数大,限采恢复期长,粗放型库存管理已不适应当前实际需要。
        3、机遇:1)优质医疗资源集中,日需求量大,医院需求和血液采集情况对库存影响大,医疗机构需要了解供血预期;2)互助献血停止后,采供血机构成为唯一的血液来源组织渠道;3) 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会对全国的血液采集和库存建立产生影响,血液采集和调入的不确定性加大;4)血液保障的特殊性加快了地方修法进程,供需各环节的规范性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血液保障对正常医疗开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也会得到整个社会逐步重视。
        4、挑战:随着“1+3+7”进程的推进,短期内,新开展业务的7家中心血库,全血采集难于实现“自给自足”,血小板需要中心支持,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占比降低、需求增加。1)虽然供血服务辖区医院对血液的刚性需求更大,但供血现状难于明显改善;2)库容面积、工作空间和人员工作量矛盾更加突出;3)库存建立和保障预期分析更加复杂,尤其是血小板库存风险呈倍数增加;4)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府主导,多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形成采供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尚需进一步提升。
        三、改进思路
         “当选择和约束一起时,作为管理者就必须确保有一个重新的规划系统,以确定受约束资源的最佳利用。”(摘自Palmatier, George E./ Crum, Colleen《企业销售与运营计划》)血液作为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常年处于“紧平衡”的供血现状,但又关系到城市的安全运行。阳性红细胞“周平衡”虽在特殊时间段,发挥了引导和帮助医院形成合理预期的良好作用,但通过模式运行评价,现行“周平衡”模式还存在改进空间、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完善。
        下一步,将以“精准对接临床需求”为核心目标,持续完善加以改进。一是在信息系统建立“周-月-季-年”的调控机制;二是针对不同医院的用血特点,采取差异化保障;三是利用远程技术,设立无人值守冰箱,解决部分医院急诊保障难度大,但常规备血又极易发生报废的问题。四是采取“先抑后放”的保障方式,保证各器官移植手术的正常开展;五是针对特殊规格或品种的需求,与医院建立“预需求订单”,与成分科加强协作,适当加大库存常规储备,进一步提升小包装和合格血再加工的保障能力。六是针对A型和O型阳性红细胞常年偏紧的实际,适时补充冰冻红细胞的储备,发挥“削峰填谷”作用,弥补采血淡季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