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血液在临床救治中显得尤为重要,血液质量关系着人们健康,社会对输血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整个过程是怎样保证血液活性的呢,“冷链”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的冷链是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全过程的温度控制,我们采集到的血液及血液成分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中储存,以保证其活性。不同的血液产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全血和红细胞必须储存在2-6℃的冰箱内,以便在维持红细胞活性的同时将血液中的细菌生长抑制到最小程度,如果血液储存在8℃以上的环境中,就会有细菌繁殖的潜在风险,从而导致输血反应,储存温度不低于2℃以上同样重要,如果血液被冰冻会导致红细胞溶血,输注风险也随之增加。血小板必须在20-24℃之间震荡保存,不同的保存温度是维持他们活性和功能的必要条件。冷链设备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液成分,储存和运输的系统,它贯穿于采血、成分制备、储存、发放、运输到临床输用这一整个过程。因此,要保证各种成分血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靠,就必须做好冷链工作。
安康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在冷链温控系统中起到了监督、监控的作用,一是:所有的冰箱温度数据,通过专用温度监测仪定时发送至本站服务器,冰箱的每一次报警,也实时传回。只要打开温控信息系统,就可以看到站内及各采血点和部分临床医院的冰箱温度数据,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全站以及部分医院的冰箱温度监控网络,实现了对血液冷链的有效控监控,更好的保证了血液质量。二是:在送血车上我们采用专用血液运输箱,每周对送血车进行一次温控抽查,可随时观察温度,严密监控箱内温度变化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血液送到指定的医院。三是:每周对所有冰箱运转情况进行监控,对每台冰箱的实时温度和温度监测仪探测温度进行对比,保证每台冰箱正常使用。同时,我站各业务科室设有专人负责冰箱报警处理人员,手机上直接安装冰箱报警系统,只要冰箱报警,工作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发现,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除报警原因,在双重的温控监测下,保证了血液质量安全。
在冷链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负责保存和运输血液的工作人员,只有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培训,使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本职工作在血液质量安全中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冷链”意识,从而保障血液储存、运输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和血液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