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评估

时间:2022-10-31来源:中国输血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作者:临床输血医学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
  与多数医疗措施一样,输血不良反应无法准确预测或完全避免,在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时,临床医生应意识到这些风险。输血知情同意书应该包括关于传染性疾病、严重非传染性并发症(如TRALI、HTRs)风险的讨论。此外,实施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和掌握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应当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任何急性/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并尽可能预防类似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发热:一般定义为体温上升≥1℃,且高于38℃(AHTR最常见的体征)。
  •畏寒伴有或不伴寒战。
  •呼吸窘迫,包括喘憋、咳嗽和呼吸困难。
  •高血压或低血压。
  •腹部、胸部、腰部或背部疼痛。
  •输注部位疼痛。
  •皮肤表现,包括荨麻疹、皮疹、潮红、瘙痒和局部水肿。
  •黄疸或血红蛋白尿。
  •恶心/呕吐。
  •异常出血。
  •少尿/无尿。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评估与处理
  疑似输血不良反应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即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分析,两者应相互结合。医护人员应停止输血,并联系输血科。怀疑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复核患者身份和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检查血袋标签、患者输血记录和身份识别信息,明确是否发生输错血。有时需要重新采集患者血样重做ABO与Rh血型鉴定。
  3.选择恰当的诊断性试验。
  4.咨询临床医生以制订治疗方案。

  血液成分的处置措施:
  1.联系输血科并在其指导下调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记录。
  2.按要求回收血袋内剩余血液成分、相关静脉输液袋和输液管路。
  3.本次急性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由输血科决定是否应通知血站,如因输注的血液成分存在问题(如怀疑血袋标识错误、血液成分加工处理过程有错误或怀疑血袋细菌污染)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应向血站报告。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收到疑似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由技术人员进行下列几个步骤:
  1.复核血袋、标签、输血记录和患者标本。
  2.回收剩余血液成分、相关静脉输液袋和管路,进行细菌培养或革兰氏染色。
  3.重新采集患者输血后标本,复查输血后患者标本的ABO血型。
  4.肉眼分别观察输血前后标本,确定有无溶血(若血红蛋白<0.5g/L,肉眼可能无法分辨溶血情况)。
  5.对输血后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
  6.报告给输血科负责人或医疗主管,根据要求进一步追查原因或检测,或者对来自同一献血者的血液成分进行隔离检疫,或者施加输注限制/输注指导。
  7.一些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脓毒症或TRALI可能需要追加实验室检查,以便进行分析。
  8.输血科必须保留所有与输血不良反应有关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或有特殊输血要求的患者记录。


备注: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输血反应分类》。

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信息,仅做了少量修改,版权归属于著作权人。本平台所发布的咨询均用于免费的交流与学习,非商业用途。我们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如著作权人对本平台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涉及权利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