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就是22年!宁波这位血站护士用热血守护生命

时间:2024-05-15来源:宁波市中心血站作者:宁波市中心血站
       “这是我第一次献血,听说针头有点粗,会很痛吧?”
       “别担心,针头是粗了点,但扎进去和普通打针差不多。”
       5月8日,阳光广场爱心献血屋,“00后”小伙小吕和宁波市中心血站护士何丽丽的对话,惹笑了身边的人。在小吕青涩的脸上,何丽丽仿佛看到了第一次献血时的自己。
       何丽丽不仅是一名采血护士,也是献血达人。从2002年至今,她已累计献血23次,献血量达到7600毫升。前几天,宁波市中心血站护士献血量排名出炉,她排在了第一位。
 
 
在好友陪同下第一次“捋袖子”
       何丽丽是象山人,1999年毕业于象山卫校护理专业。工作后,她经常在象山街头看到流动采血车,但当她打定主意要献血时,却总是和献血车完美错过。“不知道哪里可以献血,很想试试。总觉得自己年轻,献血可以帮助别人。”
       3月的一天,好友找到了她,“听说我几次献血‘碰壁’,她自告奋勇,带我上她们单位组织的地方献血。”
       第一次献血挺顺利,何丽丽的体重刚好够上了献血的硬指标:90斤。看到汩汩的血液通过针管流入血袋,想到自己能为他人带去希望,她心里既紧张又自豪。
       献血当天,她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工作人员特别温暖,可能看我个子娇小,格外关心我,抽血前倒糖水,抽血后又给我泡奶粉、送点心。”事后,她没有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慢慢的,定期无偿献血成了她的习惯。
       2005年,何丽丽成了宁波市中心血站的护士。踏上这一工作岗位后,她要求自己把第一次献血时感受到的温暖,也传递给了献血者。“我也是献血者,我太能理解她们献血时的心情了。”
 
在采血一线对献血有了更深的感悟
       到宁波后,何丽丽照样保留着定期献血的习惯,只不过,献血量从原先的一次200毫升“加码”到了400毫升。“原先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把握,后来我接触了献血知识,知道正常人一般每次献血200毫升到400毫升,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考虑平时身体状况还可以,我就加上去了。”
       在采血一线奋战19年,她对献血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最早参加无偿献血,只是懵懵懂懂想做好事,来到采血一线,才深深懂得献血的意义。一份血液对一个人的生命、对一个家庭至关重要。一次献血,就可能救人一命。”
       献血屋是一个爱心流动的场所。这些年,她也见证了无数感人瞬间。
       体重将近200斤的“90后”因健康问题不符合献血标准,半年后减肥40多斤再次踏进献血屋;妈妈坚持无偿献血多年,女儿在18周岁生日当天,以无偿献血的方式完成了“成人礼”;5·12汶川地震时,城隍庙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疫情期间血液库存紧张,很多人接到招募电话后,克服重重困难前来献血……
带动家人加入献血队伍
       献血那么多年,家人的态度怎么样?“第一次献血后,我曾打电话忐忑地向妈妈报备,得知我身体没有不适,她就放心了。”在何丽丽的影响下,她的弟弟和表妹也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成家后,丈夫也很支持她坚持无偿献血。“每次献血后,他都会叮嘱我少做家务,注意休息。”
       为了让自己的血液保持“随时达标”,身体“随时健康”,何丽丽平时特别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我有跑步的习惯,无偿献血不只是奉献爱心,也让我收获了健康的身体。”
       她说,无偿献血是她内心深处想做的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